|
2021年11月20日在武漢中國光穀科技會展中心拍攝的“5G+工業互聯網成果展”現場。(新華社) |
中評社香港10月28日電/通貨膨脹加劇和原材料價格上漲正在侵蝕全球許多地區企業的利潤。通脹是一個全球性的挑戰,但中國的通脹率僅為2%至3%,遠低於美國和英國。
新加坡《商業時報》網站10月25日發表首域盈信資產管理公司合夥人馬丁•劉的署名文章稱,中國是否仍提供有吸引力的長期增長機會?
做出正確投資決策的關鍵是要眼光長遠,投資高質量的公司。公司的價值在於其利潤和淨資產值,而不是宏觀環境。我們的投資期限通常是5到10年,盡管我們投資很多公司的時間要長得多。
投資者普遍過於關注宏觀因素,或通脹、利率等經濟數據。但擔憂往往伴隨著最好的機會。
雖然旨在降低生活成本、減少貧困的“共同富裕”推動了更高的監管標准,但股價已經反映了這些挑戰——事實上,監管可以幫助改善行業。
例如,隨著對教育、互聯網、醫療保健和房地產行業監管的加強,企業可能會采取更嚴格的做法,而不是進行不必要的支出。規模較小、不盈利的公司可能不得不倒閉,從而帶來一個更健康的整體行業環境。在科技行業受到監管後,美團、京東、拼多多和阿裡巴巴的利潤都有所提高。
找到具有強大品牌、生產高質量產品的中國企業是很重要的。這些公司可以將增加的成本傳遞到價格上,并在長期繼續提升國內外銷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