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20日電/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導,10月15日,河南省蘭考縣東壩頭鎮張莊村的村民閆春光剛吃過晚飯,就急著要出門。他把本子往胳膊下一夾,轉身招呼兒子:“走,和爸爸去書館看書去。”
閆春光口中的書館有一個美麗的名字:“桐花書館”。當年,焦裕祿同志帶領蘭考人民與風沙抗爭,在這里種下一棵棵泡桐樹苗。如今,這些樹都長成了粗壯的大樹,為書館灑下一片陰涼,也留下一種精神傳承。
一進書館,管理員文月菊就迎上來:“又來看書?”“是呀,上次看了講榨油工藝的,收穫挺大。最近俺想做電商直播,找找有沒有這方面的書。”閆春光笑呵呵地回答。閆春光曾是村里有名的貧困戶,2014年春天,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張莊村,走進閆春光的家,鼓勵他早日脫貧。之後,閆春光辦起了養雞場,又開了“春光油坊”,最近他又通過電商助農平台,把生意做到了網上,一年收入十幾萬元。辦產業,得有知識、懂技術,為了幫助像閆春光這樣的村民提升知識文化水平、改善精神面貌,村里把閑置的空心院改造成一處書館,如今已有一萬餘册藏書。
“原先張莊群眾的平均文化水平不高、思想也落後,所以改造舊房子的時候村里第一個就想到改一個大的農家書屋。”文月菊說,“書館2017年剛建成的時候,來的人不多,慢慢書館針對大家的需求開展一些主題活動、書香講座、比賽,形成一種學習氛圍,來看書的人也越來越多了。”
建書館、辦講堂、排節目、評先進……這些年,張莊村開展的文化活動和文化設施建設真不少。“都說‘扶貧’要先‘扶志’。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村支部書記申學風說,“咱村是2014年脫貧的,原來鄉親們集體意識不強、觀念落後、內生動力不足,還有一些喝酒鬧事、賭博打牌的陋習,後來我們開始進行文明村鎮建設,這幾年村里的風氣越來越正,大夥兒的思想觀念也得到轉變。”
張莊村宣傳委員劉艶梅給記者介紹起村里的鄉風文明建設:開設幸福家園大講堂,用歌曲、相聲等群眾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宣傳黨的政策、講生活道理;建立張莊講理堂,讓村民在講理堂對當前村里存在的陳規陋習建言獻策;成立“夢里張莊”藝術團鄉風文明宣傳隊,免費為大家演出;舉辦孝老愛親餃子宴、蘭考文明戶評選、“五好家庭”評比等活動。村里還建起了張莊戲院、黃河灣書畫院、民俗館、文化廣場等文化設施,村民閑暇時有了好去處。
申學風說,2020年,張莊村入選“全國村級‘鄉風文明建設’優秀典型案例”,對大夥兒鼓勵很大。這次聽二十大報告,里面講到扎實推動鄉村文化振興,“大夥兒幹勁兒更足了,希望等習近平總書記下次再來咱們村的時候,讓總書記看到村里的變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