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頭潛鴨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目前全球僅有1000只左右。“野生鳥類被稱為地方生態系統的‘晴雨表’‘環評師’,每一個新增鳥種的記錄,都能反映出白洋澱生態環境的好轉。”河北省林草局野生動植物保護與濕地管理處處長劉洵說,青頭潛鴨被稱為“鳥中大貓熊”,對遷徙和栖息環境極其挑剔,水質、氣候、食源等,都是影響它經停、駐留的重要因素。
“現在,它們在白洋澱安了家。”劉洵說。
白洋澱是華北平原最大的淡水湖泊,水質長期是劣V類。黃潤秋說,雄安新區設立後,河北省堅持補水、治污、防洪“三位一體”統籌規劃、協調推進。2021年,白洋澱澱區以及入澱河流水質全部達到Ⅲ類標準,實現了從劣V類到Ⅲ類的跨越性突破。多年未見的鰟鮍魚等一些土著魚類種群也在逐漸恢復,野生鳥類增加到237種,魚蝦成群、水鳥翔集的生態美景再次顯現,華北平原的明珠重放異彩。
除了湖泊治理,我國在大江大河保護治理方面也成效顯著。各地累計排查發現長江入河排污口6萬多個,立行立改1.6萬多個違法問題,騰退長江岸線162公里,灘岸復綠1213萬平方米,長江幹流連續兩年全線達到Ⅱ類水質標準。我國完成黃河上游及部分中游河段1.7萬餘個排污口的排查,實現黃河幹流全線達到或優於Ⅲ類水質標準。“十三五”期間,各地新建污水管網9.9萬公里,相當於繞地球赤道2圈多,新增污水處理能力每天4088萬噸。用於黑臭水體整治的直接投資約1.5萬億元,實現“水清岸綠、魚翔淺底”。
黃潤秋說,這十年,我國水環境質量發生了轉折性變化。Ⅰ—Ⅲ類優良水體斷面比例提升了23.3個百分點,達到84.9%,接近發達國家水平。295個地級及以上城市建成區黑臭水體基本消除,人民群眾的飲用水安全得到了有效保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