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0月13日電/當前,世界科技創新進入密集活躍期,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在信息技術的支撐下,科技創新呈現許多新變化,創新方式由原來的注重單項突破的線性模式轉變為多學科、交叉融合的非線性發展模式,企業創新也從單打獨鬥走向眾創、共創、廣域協同,大中小企業不再是獨立割裂的個體,而是以創新創業為紐帶緊密地聯結在一起。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成為提高企業創新能力,支撐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抓手。
經濟參考報發表中關村數字經濟產業聯盟張貴林、常義、周俊執筆文章,就如何實現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開展專題調研並形成報告。
各類型企業創新特點與融通動力
文章稱,大企業是技術創新的主要力量。從世界範圍技術創新的實踐看,以世界500強為代表的大企業已經成為世界技術創新的最主要力量。據統計,世界500強企業的研發(R&D)費用占全球R&D費用的65%以上,且還在不斷上升。在國際技術轉讓市場,世界500強占有六成以上份額。全球每年產生的新技術與新工藝中,七成以上為世界500強所擁有。大型企業創新有以下特點:一是與國家戰略的高度協同性;二是具有更為持久的技術創新能力;三是具有更為快速的產品轉化的能力。
中小企業是科技創新最為活躍的力量。在市場機製作用下,中小企業必須作出技術創新選擇,以技術創新謀求企業的生存與發展。知識經濟時代為中小企業發展帶來機會。隨著資本密集型產業逐漸向技術、知識密集型產業轉變,眾多中小企業有機會擺脫資本約束向高技術領域邁進。中小企業創新具有以下特點:一是技術創新的主動性;二是技術創新的快速性;三是技術創新的高效性;四是技術創新的外部依賴性。
大中小企業創新有不同的特點,也面臨不同的問題,兩者的融通合作可以最大化釋放創新效益。如大企業受限於其固有的生態體制機制,往往只擅長漸進式創新或增長式創新。顛覆式創新是科技型中小企業的強項,中小企業是創新效率最高的群體,是實現技術突破、提供技術來源、以新技術重構產業鏈的主力。大企業通過雙創的形式與科技型中小企業建立合作關係,由大量科技型中小企業在創新的前沿尋找方向和試錯,由大企業在後端持續跟進,實現成熟技術的產業化、規模化,從而把巨大的不確定性分散到了更多中小公司,極大地提高了系統的創新成功率,完全顛覆了以往由大公司主導的風險巨大的項目研發投入方式。中小企業為大企業注入活力,大企業帶動中小企業發展。因此,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既是中小企業快速成長壯大的需要,也是大企業保持競爭力的法寶。
大中小企業都存在融通創新的強勁動力。大企業主要出於尋求最低成本條件下的問題解決方案;尋求已被市場培養和驗證的人力資源;尋求已經充分試錯的戰略發展新方向。對於中小企業而言,大企業是資源的擁有方,中小企業是資源的渴求方。中小企業與大企業合作有更強的積極性,主要動力包括:尋求產業資本;借助研發能力;融入供應鏈體系。
綜合來看,科技創新發展既要靠頂天立地的大企業,更離不開鋪天蓋地的中小企業。在科技創新占主導的商業情境下,企業的創新模式正從單打獨鬥走向眾創、共創、廣域協同,大中小企業不再是獨立割裂的個體,而是以創新創業為紐帶緊密地聯結在一起。大企業向中小企業開放資源、共享能力,以數據和資源賦能中小企業。中小企業在新的產業形態下實現快速迭代,創新成果通過創新鏈、供應鏈、數據鏈回流大企業,為大企業注入活力。
國內外推動企業融通創新的主要做法
文章介紹,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對提升企業自身競爭力、塑造產業生態發揮著重要作用。世界主要國家都非常重視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制定專門的推進舉措推動其發展。
國外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的主要政策措施包括:首先,充分發揮高水平中小企業產業鏈協同創新作用。美國、德國、日本的產業集群和大型跨國公司,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大量高水平中小企業在背後做支撐;其次,興辦專業工業園區帶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日本、韓國等國家自20世紀60年代起鼓勵地方政府與大企業興辦專業性工業園區,並資助相關中小企業進入園區,為中小企業同大企業之間建立穩固的合作關係提供良好條件;再次,多渠道搭建大中小企業融通創新橋梁。組建大中小企業協作組織;建立大中小企業合作管理機構;打造大中小企業公共服務平台;最後,營造良好的法律和財稅等融通發展環境。歐美、日本等國家和地區都曾專門制定一系列反壟斷、反不正當競爭法規,為大中小企業競爭合作創造良好的法律環境;日本、韓國專門制定財稅金融政策,以推動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