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次,應在交流交融中激發傳統文化新的生命力。文明交流互鑒,是推動人類文明進步和世界和平發展的重要動力,源遠流長、開放包容的中華文明,又在文明互鑒當中發揮著價值範導作用。繼續推進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國際傳播、價值提煉與代際傳承,機會在青年手中,責任在青年肩頭。因此,應當注重從跨文化視角講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故事。中國高校應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文化根基,立足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從跨文化視角加強理論創新和方法創新,提升原創性研究產出,構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敘事體系,由此強化中國特色話語傳播效能,讓世界讀懂中國。此外,應注重開發與傳播蘊含中國精神的價值符號。提煉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生產推出具有時代性的文化產品。比如前述上海交通大學服務冬奧傳播的例子中,學校參與研發了多語種全球傳播服務平台,利用跨模態檢索技術,實現了從文本到圖片、圖片到文本、視頻到圖片等高效檢索,將宏大主題與小故事、微語言結合,利用人工智能、虛擬現實等技術進一步豐富文化傳播載體,實現了共情、共境、共融。這些文化產品在傳承和展示中華文明優秀成果上,往往有四兩撥千斤的作用;其中蘊含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也能不斷涵化青年群體,為廣大青年樹立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提供思想文化滋養。
作者:李厚銳(上海市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
《光明日報》( 2022年10月11日 02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