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李加金口中的“連得上”“看得清”“防得准”,已經在閩源鋼鐵、新鋼聯、新業能化等數百家工廠得以實現:工作人員手持檢測儀,打開工業App掃描、記錄,設備安全巡檢的數據實時自動上傳到後台雲端;關鍵設備在“雲”上運轉,智能傳感器結合AI算法,對溫度異常、液體滲漏等實時監測、及時報警,工作人員通過一塊電子屏幕就可以對全廠安全生產情況一目了然。
“工業互聯網在為企業降本增效的同時,也讓企業安全生產從事後應急變為事前預防,擁有了全局防控的能力。”李加金說,他下一步要提供更多工業App輕量化設計,並將智能算法、AIoT等技術融合到更多場景中,讓產品更好用。
近年來,像李加金這樣的工業互聯網從業者數量迅速增長。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發布的《工業互聯網產業人才需求預測(2021年版)》顯示,工業互聯網人才需求連續三年保持高速增長,2019年至2021年增長率三年翻三番,預計2023年我國工業互聯網人才需求總量將達235.5萬人。
——新技術生成新職業
2020年,人社部將“工業互聯網工程技術人員”作為新職業正式發布,納入國家職業目錄。
隨著工業互聯網持續催生新模式新業態,像“工業互聯網工程技術人員”一樣,相關的新職業不斷湧現。據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測算,我國在2019年至2022年連續四年發布了5批74個新職業,工業互聯網相關新職業達31個,占新職業總數的41.9%。
“工業互聯網相關新職業充分體現數字技術變革趨勢。”中國工業互聯網研究院培訓中心負責人孫楚原表示,一方面,數字新技術推動數字職業化,催生了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雲計算工程技術人員等職業。另一方面,數字技術在不同行業的融合應用,帶動了傳統職業數字化轉型,例如農業、服務業等行業的數字化技術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