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地時間9月16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撒馬爾罕國際會議中心出席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二十二次會議小範圍會談。這是小範圍會談前,上海合作組織成員國領導人集體合影。新華社記者 李濤 攝 |
中評社香港9月26日電/隨著越來越強大,中國將施展力量并更多地使用這種力量。這是正常的大國行為。大國的目標固然相似,但方法或許不同。中國已經并且將變得更加自信,但未必是更具侵略性。“自信”和“侵略性”常被混淆。對美中兩國的大國行為探究將說明其中差異。
澳大利亞“珍珠與刺激”網站9月25日載文《中國是擴張主義國家嗎?》,文章說,如果說美國崛起時期的行為符合歷史常態,那中國迄今的行為與這種常態相反。在聯合國安理會五個常任理事國中,只有中國40年沒打過仗。(不久前)中印衝突遵守了不使用槍支的協議,表現出的戰略紀律值得稱贊。
相比中國,過去30年,美國每年都會打一場戰爭或參與軍事行動。美國獨立機構國會研究服務局制作了一份報告“1798-2018年美國在國外使用軍力的事例”。理論上講,冷戰結束後美國的軍事幹預行動應有所減少。但這項研究表明,冷戰結束前的190年裡,美國共出兵216次,平均每年1.1次。冷戰結束後的25年裡,美國的軍事幹預行動急劇增加,使用軍力152次,平均每年6.1次。
亨利•基辛格認為,中國人信奉“不戰而屈人之兵”。中國有許多強有力的論據證明其不是軍國主義大國。首先是歷史。若中國文明有軍國主義傾向,很早以前就會浮現了,會像歐洲列強那樣征服海外領土。
同樣明顯的是,隨著崛起,中國變得愈加自信,會利用非軍事手段來投射力量。目前席卷華盛頓的強烈反華情緒,部分出於對中國某些政策的不滿抑或對東方陌生文化的恐懼,但部分來自更深層次的“黃禍”觀念。因此,美國人需質疑他們對中國崛起的反應在多大程度上是基於理性分析,在多大程度上是對非白人文明成功深感不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