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北大荒的十年答卷
http://www.CRNTT.tw   2022-09-20 20:06:43
  中評社北京9月20日電/據新華社報道,農業正成為東北振興新優勢。近年來,北大荒集團每年糧食調出量穩定在400億斤以上,可以滿足1.6億人一年的口糧供應;“5G+北鬥導航”在農業生產中運用越來越廣泛,成為我國農業現代化先進生產力的代表;集團不斷深化改革,努力形成“農業領域航母”……開發建設75年來,尤其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作為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國家隊”,北大荒集團當好我國農業現代化“排頭兵”,為“中國糧食、中國飯碗”貢獻“北大荒力量”,北大荒正成為名副其實的“中華大糧倉”。

  北大荒種一年,1.6億人吃一年

  “天蒼蒼,地茫茫,一片衰草和葦塘;山中霸主熊與虎,原上英雄豺與狼……”被稱為北大荒的黑龍江墾區,地處小興安嶺南麓、鬆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區,面積達5.54萬平方公裡,相當於1.6個海南島,糧食播種面積4500多萬畝。

  1947年6月,一批來自延安的軍隊幹部來到北大荒,播下了北大荒農墾事業的第一把火種。1958年,10萬複轉官兵挺進北大荒,掀起了北大荒大規模開發建設的高潮。在這片神奇的黑土地上,一代又一代墾荒人披荊斬棘、開拓進取。

  開墾之初,肥沃的黑土地“攥起一把能出油,插根筷子能發芽”。然而,一年又一年的豐收背後,長時間開墾、不合理耕作等因素,使得黑土地變瘦了、變薄了、變硬了。

  針對黑土地保護,北大荒集團副總經理唐浩說,十年間,集團向土地要產能的同時,堅持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通過良種良法良田配套,農機農藝農人結合,種植養殖生態循環,走出黑土保護與利用并舉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保護,不斷守好國家糧食安全命脈,為黑土地“加油”“增肥”。

  “各地塊有機質含量不同,我們給出的施肥建議也不同。”北大荒集團前哨農場有限公司農業科技服務中心技術員鄭樂說,每年秋收後,農場都會對土壤有機質含量等指標進行檢測,根據檢測結果,按照三個梯度,給出每畝地分別用7千克、5千克、3千克有機肥替代5千克傳統化肥的建議,指導種植戶精准施肥。“近年來化肥用得越來越少,曾經板結的土壤比以前鬆軟多了。”鄭樂說。<nextpage>

  在以水田為主的三江平原,秋收之時,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都會組織收割機配齊拋撒器,直接收割的同時將秸秆粉碎成5-10厘米左右還田,再進行20-22厘米的深翻作業,逐漸形成以“水稻機械收獲-秸秆粉碎拋撒還田(秸秆二次還田)-翻埋-春季泡田攪漿整地”為主的黑土保護“三江模式”,該模式已成為全國黑土地保護主推技術模式。

  目前,北大荒集團已累計建成高標准農田2894萬畝,占耕地的63%,畝均糧食產量增加10%-20%;實施水田規模化格田改造1341.3萬畝,增加有效耕地面積2%-4%;充分發揮農田防護林防風固土作用,建成農田防護林305.5萬畝,覆蓋了集團所有耕地;推進水利工程建設,實施地表水替代地下水工程,新增地表水灌溉面積500.45萬畝。

  種子是農業的“芯片”。北大荒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李晨光博士團隊針對性開展玉米全基因組智能設計育種項目攻關,利用基因組水平的遺傳信息實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質新品種的精准選育,加速黑龍江省玉米品種升級換代步伐;李忠森博士團隊研發的“植物導引模板原位合成基因編輯方法”,可實現水稻部分基因的精准突變、小片段插入、缺失和置換,在2020年10月獲農業生物技術發明專利,對我國水稻基因技術的提高起到推動作用。

  北大荒墾豐種業股份有限公司於2016年建成面積1000平方米、庫存容量可達40萬份、技術領先的種質資源庫,目前一期工程共保存有各類種質資源9萬餘份。“十三五”期間,北大荒墾豐種業累計投入研發資金4億元,占總銷售額5%左右,形成了年參試品種300多個、年審定品種20餘個的育種研發能力。

  近年來,北大荒集團緊扣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更好服務國家戰略需要。今年,北大荒集團帶頭承擔大豆擴種任務,大豆播種面積達1381.6萬畝,較上年增加385.8萬畝,較省下達任務多185.6萬畝,大豆播種面積創北大荒集團歷史最高紀錄。經多年探索,北大荒集團現有主栽品種主要采用大壟密栽培模式,今年打造了252個大豆高產競賽百畝方、千畝片,推動產生了一批畝產200公斤以上農場和畝產250公斤以上地號等高產高效典型。

  北大荒人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把這裡建成了“中華大糧倉”,成為全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2012年北大荒集團糧食產量超過400億斤,去年達463.1億斤。<nextpage>

  目前,北大荒集團每年糧食調出量穩定在400億斤以上,約占黑龍江省調出量的60%,約占全國省際可調配總量的20%,糧食商品率在95%以上,可以滿足1.6億城鄉居民一年的口糧供應。75年來,北大荒集團已累計交售1萬億斤商品糧。

  “北大荒因國家戰略而生,北大荒人始終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作為己任,服從服務國家大局。”北大荒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王守聰說,北大荒是國家關鍵時刻抓得住、用得上的重要力量和維護國家糧食安全的“國家隊”。

  “5G+北鬥導航”,引領農業現代化

  2012年以來,北大荒集團在農業機械化、智能化、信息化等方面快速發展。如今,“5G+北鬥導航”讓北大荒人從會種地到“慧”種地,農業生產越來越具有“科技範兒”。

  金秋九月稻花飄香,北大荒集團又將迎來秋收季。目前,集團所有農機具檢修完畢達到作業狀態。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七星農場有限公司“85後”農機手陸向導說,過去一個多月才能幹完的農活,現在幾天就能幹完,用上了搭載北鬥導航系統的無人駕駛收割機,輕觸手機,就可以作業,不僅提高了作業效率,還提升了作業標准。

  陸向導的爺爺陸詩然是第一批北大荒開發者中的一員。那時農業機械少,用的多是馬拉犁,收割多用小鐮刀,滅蟲是小藥壺。“我爺爺種地靠人扛牛拉‘六只腳’,父親靠拖拉機的‘四只腳’,現在我不用下田,遠程操控無人機‘不用腳’。”陸向導說。

  今年春耕時,在北大荒集團建三江分公司創業農場有限公司的一塊水田裡,記者看到,3台無人駕駛智能攪漿整地機正在作業,它們自主前進、後退,到地頭還能自動轉彎。農機作業過後,黑土和水摻在一起,原本高低不平的水田,變得平坦。<nextpage>

  創業農場有限公司總經理崔少寧介紹,這些無人機械都是利用北鬥衛星導航定位技術控制車輛的行駛軌跡,通過5G網絡傳輸控制自動方向盤,利用傳感控制器模塊發送模擬數據,實現智能化、無人化。

  近年來,建三江分公司對標世界農業科技發展前沿,探索“無人化農場”建設。2017年以來,累計投入專項資金超過1.2億元,重點打造6個無人化農場示範點,2022年圍繞主要農作物耕種管收生產環節全覆蓋等方面進行技術延伸,在現有6個無人化農場基礎上新增洪河、前進2個成果轉化應用實踐基地,無人化農場數量達到8個,改造升級無人化作業機械,為解決農業勞動力短缺問題尋找突破口。目前,北大荒集團裝配農用北鬥終端的農機具已達74684台(套)。

  檢測到田間過高水位能自動調控降低流速并通知農戶……北大荒集團閆家崗農業現代化示範區水稻田裡,這一系列操作就發生在“眨眼間”,顛覆著人們對種地的傳統認識。在這裡,智能灌溉系統綜合傳感器測控技術、IT信息技術、無綫通信技術等多種物聯網技術,根據土壤墒情監測站和水位監測數據,經雲端分析自動啓動或關閉灌溉執行系統,可對農田定時定量進行灌溉。截至目前,北大荒集團已建設了兩批共20個數字農(牧)場,初步形成了可複制、可推廣的數字農業集成應用解決方案。

  防蟲害、促生長是夏季田間管理的重點,在北大荒集團八五九農場有限公司玉米地塊,農田裡看不見管護工人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一架架飛機穿梭在農田上空進行防蟲防病噴藥作業。

  今年北大荒集團82架農用植保飛機成為各農場夏季田間管理的主力軍。北大荒通用航空公司黨委書記、執行董事劉曙華說,飛機植保作業效率為80-400公頃/小時,單個架次作業面積可達1200畝,每天單機作業面達4萬多畝,是傳統人工作業的300多倍。飛機產生的下降氣流,可使植物葉片正反均勻著藥,防治效果相比其他作業方式可提高15%-35%,防治藥劑利用率高,既減少了污染也避免了浪費。<nextpage>

  去年北大荒集團七星農場有限公司種植戶李振種了360畝水稻,平均畝產達1400斤。“這與農業科技的貢獻分不開。”李振春說,“目前看,今年收成也差不了”。李振春的兒子李光旭在大學畢業後回到墾區工作,成為北大荒建三江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的一名技術員,作為“墾三代”的他,比祖輩種地有著更多的“巧勁”。他掏出手機打開一款App,邊演示邊說:“這款App可以查看水稻葉齡生長情況,我們可以根據它提供的情況采取相應的田間管理措施。”

  “以前田間管理完全靠經驗,現在用大數據分析,相當於對葉齡進行‘人臉識別’,更精准更有效。”李光旭說,“什麼時候施肥主要看葉齡,早了不利於長穗,晚了籽粒容易癟。”

  從人拉肩扛到“小四輪”,再到如今價值上百萬元的“豪車”“5G+北鬥導航”,科技化、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讓種地由“面朝黑土”變成“仰望藍天”。截至2021年,北大荒集團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99.7%,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77.07%。

  深化改革,打造“農業領域航母”

  長期以來,黑龍江墾區既承擔了行政管理職能,也承擔企業管理職能。隨著時代發展,舊有體制機制成為墾區進一步發展的阻礙。2015年底,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農墾改革發展的意見》,這標志著深化農墾改革的戰役正式打響,新一輪改革拉開大幕,農墾迎來轉型發展的新契機。

  緊盯墾區集團化、農場企業化這條主綫,以及墾區行政職能移交和辦社會職能改革這個重點,北大荒集團緊緊圍繞“建設現代農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努力形成農業領域航母”的戰略目標,近年來相繼完成“兩化一改革”,完善了企業法人治理結構,確立了新型農業統分結合雙層經營體制,提升了農業綜合產能,落地了23家區域農業綜合服務中心……<nextpage>

  近年來,北大荒集團不斷持續深化改革,使旗下的產業公司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北大荒薯業集團創新土地經營發展模式,建立了“龍頭+基地+聯合體小農場+N(管理與服務)”的生產經營模式。按照“主體獨立、自願合作、利益聯動、共同發展”原則,組建聯合體小農場28個,規模化統營耕地30萬畝,營業利潤增加5%以上,為種植戶平均每畝節約種植成本約100元。

  北大荒親民有機食品有限公司則聯合有機專屬基地紅星農場有限公司,通過推行委托經營、集中管理、收入保底、利潤共享的經營模式,逐步形成了“產業公司+基地+家庭農場”一體化發展格局,實現了資源變資產、租金變股金、職工變股東。北大荒集團構建起“產業公司+基地”一體化協同發展格局,產業公司與農場、基地利益聯結機制的建立和完善不僅實現了企業與基地的合作共贏,更實現了小農戶與大市場有效銜接。

  目前,北大荒集團形成了在農業生產領域的核心優勢。唐浩表示,當前北大荒集團糧食綜合單產每畝超過1000斤,每名勞動力平均糧食產量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5倍以上。為此,北大荒集團成立了北大荒現代農業服務集團,通過區域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以生產托管、技術服務、全產業鏈聯結服務等多種形式參與農村耕地的生產經營。

  七八月份田間管理期,在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依安縣,一處正在進行有機轉換的農田裡,兩台智能除草機正加緊作業,不到4小時,就完成了300畝地的鬆土和除草。“這個新‘家夥’效率太高了,人工成本被壓縮到原來的兩成左右。”依安縣太東鄉新民村村民張紅軍站在地頭,看著地裡“跑著”的除草機笑著說,“如果沒有北大荒農墾集團趙光農場有限公司專家團隊的全程指導,今年這些農田大面積有機轉換就不可能實現。”

  2021年開始,北大荒集團與依安縣進行墾地合作,對當地農民進行耕種管收全程技術指導。今年,這裡農田的小壟變成了標准的大壟,小農車變成了大農機,有6.4萬畝耕地在高標准種植技術保障下完成了有機轉換。<nextpage>

  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是構建墾區專業化、企業化、標准化、社會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環節,是社會化服務落地的“最後一公裡”,更是建設“大基地、大企業、大產業,努力形成農業領域航母”的重要載體。今年,北大荒集團與佳木斯市簽約共建大三江墾地融合發展示範區,通過打造墾地合作示範村、推進土地托管等方式,解決農民“幹不好、幹不了”的事。

  北大荒佳木斯區域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土地運營部副部長王希洋說,土地托管能給農戶節省投入,種子化肥統一采購,每畝地降低生產成本30-40元。在糧食儲存和銷售方面,托管之後糧食是統管統銷的,農戶具有了市場話語權,這也使村集體和種植戶提高了收入。

  目前北大荒區域農業綜合服務中心已經從黑龍江省內拓展到全國,托管面積已達2800多萬畝次,打造農服示範區充分展示了北大荒集團的先進生產力和示範帶動作用,將農業社會化服務樣板推向全國。北大荒集團把先進的栽培模式和適用技術複制到農村,有效帶動了糧食增產。去年,北大荒集團全程托管的地塊玉米畝均增產200斤、水稻畝均增產200斤、大豆每畝增產50-80斤。

  北大荒集團黨委副書記、副董事長、總經理楊寶龍說,從改制“破題”到“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有序推進,北大荒集團實現了從“政企合一”到“具有中國特色新型國際糧商”的華麗轉身。

  北大荒集團輕裝上陣,新體制煥發了新活力,正取得開創性的改革成果。今年7月,由世界品牌實驗室發布的2022年“中國500最具價值品牌”顯示,“北大荒”品牌價值突破1700億元,位列我國農業品牌第一。今年上半年,北大荒集團實現營業總收入935.4億元,同比增加217.2億元,增長30.3%,實現利潤總額12.8億元,同比增加1.2億元,增長10.5%。

  “我們將堅決扛起黨和國家賦予的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和示範、引領、帶動農業現代化發展的政治責任,以實際行動交出答卷,努力形成農業領域航母,加快建設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一流大糧商。”王守聰說。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