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反映出中国的发展基础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 |
中評社北京9月20日電/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指出:“要紧紧抓住解決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著力在补短板、強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研究提出解決问题的新思路、新举措。”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之间的矛盾,构成了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体现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生阶段性重大变化。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是高质量发展要解決的主要问题。祗有对这个问题有深刻的认识,我们才能完整准确理解新发展理念,以全局性谋划推动发展全局深刻变革,实现高质量发展。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标志著基本国情发生了重大变化
南方日报发表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向晓梅文章表示,用运动的眼光看待事物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正确判断社会主要矛盾及其阶段性变化,是我黨制定路线、开辟道路、形成战略的基本依据。在1981年黨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黨中央将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概括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标志著中国基本国情发生了重大变化,我们的工作思路、工作重心都要作相应调整,这是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基本依据。
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反映出中国的发展基础已经发生了重大改变。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已经建立起相对完备的国民经济体系,但经济基础依然薄弱,各领域与国际前沿均存在较大差距。现今中国已经稳居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超过了欧盟总和,在众多领域实现了与世界並跑,部分领域已经处于国际领跑位置。2021年,中国人均GDP达到了1.255万美元,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
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反映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著明显的总量不足以及较为突出的结构性矛盾。虽然中国经济社会面貌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尚不能充分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如何加快创新动能培育、如何更好地兼顾效率与公平,是新时代中国发展必须致力解決的问题。
从“落后的社会生产”到“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需要我们全力推动发展全局深刻变革,走高质量的发展道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钥匙,要求我们在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更加注重发展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性。以新发展理念为统领,聚焦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发展全局变革,是通往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新时代中国发展必须始终坚持和全面贯彻的基本方略。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制约中国发展的结构性与全局性问题
文章分析,改革开放后一段时间,我们致力于推动经济高增长,对发展平衡性问题重视程度不足,致使经济与社会发展间的差距拉大,经济系统內部也出现了多方面的结构失衡。这不仅不利于推进公平建设,对效率提升的制约效应也日趋明显。其突出表现在五个方面:
一是实体经济和虚拟经济发展不平衡,供给侧高质量发展不充分。维持各经济部门结构平衡是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本观点。在现代国家中,实体经济尤其是製造业是一国的根基命脉所在,合理发展的虚拟经济有利于提高资本配置效率,推动实体经济更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中国虚拟经济部门发展势头迅猛,但是实体经济尤其是製造业发展出现了基础不牢、原始创新不足、核心技术和关键零部件受制于人的隐患,製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比出现长达10年的持续下滑。必须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优化要素配置效率、调整生产结构,提高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