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3日電/據參考消息網9月13日報導,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9月11日發表題為《新加坡外交活動進入“旺季”》的文章,作者是該報特約評論員嚴孟達。文章認為,在波譎雲詭的國際形勢下,新加坡的周邊外交活動進入“旺季”。這說明在危機當前,小國之間更需要“抱團取暖”。全文摘編如下:
國際形勢波譎雲詭,更凸顯“遠親不如近鄰”這句話的現實意義。
在各經濟領域的報復性復甦聲中,新加坡外交活動自7月以來的頻繁現象也顯得有點不平凡,似乎正在努力彌補“失去的兩年半”。
此前,新加坡和文萊簽署了四份新合作領域的諒解備忘錄,範圍涵蓋能源和綠色經濟、食品與醫療用品的貿易與投資、文萊-新加坡青年教育獎學金和公共服務能力建設合作計畫。
短短兩個月時間,新加坡和文萊領導人實現三次互訪,這是小國之間一種“自然的親近感”使然。正因為彼此都是小國,都具有小國天生的敏感,在與更大的國家互動時,都必須保持不卑不亢的態度。
1992年,新加坡倡議成立小國論壇,讓人口少於1000萬的國家討論共同利益。如今成員已經增至108個,超過聯合國會員國總數的一半。今年這個小國的大家庭成立30周年,在國際上的影響力舉足輕重。
在東盟內部,新加坡和文萊都是名副其實的小國,吊詭的是,兩國卻是本區域最富有、世界上也排在前列的富裕國家。但文萊以石油致富,缺乏實力雄厚的實體經濟。新加坡的經濟規模遠遠大於國家規模,在外交方面也努力突破小國的局限。東盟是新加坡發揮外交智慧的起步平台,與區域國家發展長期穩定的關係是安身立命之本。
7月,新加坡迎來的另一貴賓是馬來西亞柔佛州蘇丹依布拉欣。新加坡總理李顯龍在歡迎他的午宴上表示,接下來會繼續加強兩地的連通。新加坡至柔佛迪沙魯的渡輪服務最近起航,他也期待新柔地鐵項目如期完工。
馬來西亞是新加坡近鄰中的近鄰,是新加坡睦鄰關係的重中之重,而新柔關係又是新馬關係中的“定海神針”。作為地理和血緣上親密的鄰居,新加坡與吉隆坡中央政府難免在一些課題上出現矛盾,兩國之間風雨不斷,經過多年的交手,彼此都已摸清各自的國家性格。新加坡的外交有很高的可預測性;馬來西亞政治復雜,經常給兩國關係增添變數。
惟其如此,新馬關係的經營之道是新加坡每一代領導人都必須經歷的政治磨煉。因此,新加坡副總理兼財政部長黃循財近日訪馬具有特殊意義,也受到馬來西亞政府的高度重視。
從黃循財的幾次講話中,可以一窺他此行的戰略意義。在地緣政治競爭加劇的背景下,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將面臨更大的選邊站壓力,因此兩國更需團結一致,加強雙邊合作。
9月7日,菲律賓新任總統馬科斯對新加坡進行訪問,為兩國今後的互動打了一劑強心針。新加坡總統哈莉瑪·雅各布在歡迎他的國宴上,特別感謝菲律賓籍的前線醫護人員在新加坡與疫情的鬥爭中所扮演的關鍵角色。這的確值得新加坡領導人向菲律賓總統當面道謝,因為這也代表了新加坡人的心聲。
新加坡在去年一躍成為菲律賓最大的外來投資者,在本地工作的菲律賓人已超過20萬。一場新冠疫情把新菲關係拉得更近。
國際形勢波譎雲詭,新加坡的外交活動進入“旺季”,多少顯示出新加坡的一絲忐忑不安。危機當前,小國之間尤其需要“抱團取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