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9月11日電/網評:黨派惡鬥讓美國民主正退變為多數暴政
來源:中國網 作者:樂水
近日,美國聯邦調查局(FBI)針對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抄家門”事件,將美國政壇的黨派惡鬥推向新高潮。美國聯邦法官公布了FBI在特朗普住所查獲的物品清單,其中包含103份機密文件,有18份被標記為“最高機密”。據悉,特朗普正面臨涉嫌違反《反間諜法》、涉嫌“妨礙司法公正”等多項指控。
作為美國前總統,特朗普的政治影響力并沒有因卸任而消失。美國媒體最新民調顯示,59%的共和黨人支持他成為2024年總統大選的共和黨候選人。但一旦被定罪,特朗普不僅將失去競選總統的資格,還將面臨最高30年的牢獄之災。因此,在支持特朗普的共和黨人看來,FBI的調查無異於“政治迫害”。共和黨衆議院領袖麥卡錫公開指責司法部公器私用,并稱共和黨一旦奪回衆議院領導權將會對司法部進行嚴加監督。一場政治風暴似乎正在逼近華盛頓。
《華盛頓郵報》在最近的一篇文章中提到,今天的美國處於1861年以來最接近內戰邊緣的狀態,有些人甚至將“內戰”印在了自己的T恤衫上。毫無疑問,美國社會的巨大分歧正日趨極端化和暴力化,而美國的民主制度也距離妥協、商談的精神漸行漸遠,逐漸淪為黨派攻訐、政治清算、濫用權力的工具。
兩百多年前,法國社會學家托克維爾在考察了新生的美利堅合衆國之後寫下了《論美國的民主》一書。他在書中敏銳地指出,美國的民主制度導致多數人在立法、行政、輿論方面擁有絕對權力,而這種絕對的權力很可能被濫用,以致侵犯少數人的權利和社會的公正。托克維爾將之稱為“多數暴政”。如今,在美國政壇上演的種種亂象似乎正在印證托克維爾的預言。從“國會山騷亂”,到拉鋸扯皮的抗疫紓困法案,再到FBI的“抄家門”事件,人們很難相信兩黨在白宮和國會的明爭暗鬥,是為了謀求公衆福祉,而不是追求黨派私利。而退化為“多數暴政”的民主制度,又讓每場選舉都變成了“成王敗寇”的政治游戲。由於民調顯示共和黨有望在接下來的中期選舉中獲勝,麥卡錫甚至以此威脅司法部長:“保存你的文件并清理好你的記錄。”其言下之意,共和黨執掌衆議院之後將會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nextpage>
在托克維爾看來,即使“多數暴政”是美國民主制度的頑疾,但也并非完全沒有破解之道。他曾盛贊十九世紀美國對於司法的尊重,并說“美國人賦予法學家的權威和任其對政府施加的影響,是防止民主偏離正軌的最堅強壁壘。”美國的司法系統一般被認為獨立於黨派政治之上,尤其是聯邦最高法院更是常被稱為社會的良心、“世俗中的聖地”。然而,世人卻遺憾地發現,聯邦最高法院已不再是華盛頓的一片淨土。
6月24日,最高法院以6:3的結果推翻了1973年的“羅訴韋德案”,取消了此前長達半個世紀對於墮胎權利的憲法保護,同時也標志著美國在人權保護方面的巨大歷史倒退。而“羅訴韋德案”之所以能被推翻,則源於特朗普在執政期間曾先後任命了三名持保守主義立場的最高法院大法官,使保守派與自由派大法官人數比例為6:3,讓保守勢力占據數量上的絕對優勢。總統利用大法官的提名權影響最高法院立場的例子在美國歷史上并不鮮見。因此,每當大法官職位出現空缺時,民主黨和共和黨都要就新任大法官的人選問題展開一場惡鬥。由此可見,驢象之爭早已從府院悄然滲透到法庭上,民主的最堅強壁壘也無力抵禦“多數暴政”的侵蝕。
托克維爾說:“假使有一天自由在美國毀滅,那一定是多數的無限權威所使然。”美國一向自詡為全世界的“民主燈塔”,然而,不斷升級的黨派惡鬥和社會撕裂,讓美國的民主制度愈益散發出“暴政”的血腥味。
中國古語有雲:“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美國的民主制度正在逐漸淪為民主的反面教材,美國政府又有何權利對他國指手畫腳?美國應當及早放下“民主教師爺”的架子,認真檢視自身的沉屙痼疾,以免徹底墜入“多數暴政”的泥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