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已建成全球規模最大、安全可靠的電網,得益於輸電技術的進步和快速發展,我國電網是過去20多年來唯一沒有發生大面積停電事故的特大型電網。但在“雙碳”目標下,這張“網”將面臨巨大考驗。按照2060年非化石能源消費比重達到80%以上測算,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發電裝機將達到數十億千瓦,成為電力供應主體。
大規模高比例的新能源並網,給電力系統帶來全新挑戰:電能是一種特殊商品,發用需實時平衡,而新能源發電“靠天吃飯”,大幅增加系統運行風險。著力提升新能源消納和存儲能力,積極構建功能更加強大、運行更加靈活的新型電力系統迫在眉睫。
——立市場。
能源市場化改革是解決能源轉型過程中各類主體間利益矛盾的重要手段。隨著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不斷完善,放開能源價格、還原能源的商品屬性已成為必然趨勢。
經過多年探索創新,我國油氣勘探開發市場有序放開,油氣管網運營機制改革取得關鍵進展,全國統一電力市場體系建設積極推進。能源體制改革“四梁八柱”主體框架基本確立,體制機制初步完善,但總體上仍跟不上能源轉型變革的步伐。
2021年10月,“市場煤”“計畫電”的價格機制導致飆漲的煤價無法有效傳導至電力終端用戶,煤電企業陷入大面積虧損,部分地區電力緊張。歷史上,我國也出現過油荒、氣荒、電荒、煤荒等緊急情況。近年來新能源大規模發展後,又出現過嚴重的“棄風”“棄光”問題,這些現象幾乎都與能源價格形成機制密切相關。“雙碳”目標下,如何把市場組織好,合理高效配置能源資源顯得尤為迫切。祗有發揮好市場的基礎作用,才能在能源轉型中充分調動各類市場主體積極性,全面提升能源治理效能。
——立技術。
科技創新是推動低碳轉型、降低用能成本、保障能源安全的根本動力。石油和天然氣是第二、三次工業革命的主要能源,由於世界能源消費中心與能源資源富集區域的失衡和錯配,歷史上圍繞油氣資源爭奪的地緣政治衝突不斷。而全球可再生能源富足、分布均衡,開發潛力巨大,只要有技術就可以穩定經濟地利用這些資源。從某種意義上說,碳中和時代就是要從過去的資源依賴走向未來的技術依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