穩步推進企業“智改數轉”。企業的數字化轉型具有一定的行業異質性,應先易後難、分步驟推進,可以在電子設備製造、裝備製造、鋼鐵、采礦、電力等行業以及遠程設備操控、設備協同作業、柔性生產製造、設備故障診斷、無人智能巡檢等典型應用場景先行探索。重點是要解決兩方面問題。其一,成本問題。企業“智改數轉”短期投入大、產出小,相關部門應主動參與指導生產企業根據實際情況開展頂層設計、分步推進,同時鼓勵生產企業與設備企業、平台企業等共同探索共享式運營機制,創新商業模式,實現短期成本分攤、長期收益共享。其二,安全問題。在順應世界數字經濟發展趨勢的前提下,中國應進一步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統一安全標準,探索建立健全數據共享與保護制度,不斷優化數字經濟安全發展的頂層設計。
支持中小企業創業創新。數字經濟專業性較強,技術更新、產業業態模式迭代速度快。促進數字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除了要加強相關培訓、加大社會普及宣傳力度外,更要從企業成長的一般規律入手,支持中小企業創業創新。構建中小企業全生命周期創業創新支持機制,制定中小企業創新研究、技術轉移、創業合作等扶持計畫,通過鼓勵兼並重組、融資支持等推動中小企業創新成果、技術成果產業化。
統籌數字經濟發展與區域協調發展
文章指出,數字經濟事關國家發展大局。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對區域協調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根據各地區的條件,走合理分工、優化發展的路子,並形成能夠帶動全國高質量發展的新動力源。在促進數字經濟健康發展的同時,應加強統籌、系統謀劃、科學定位,實現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區域協調發展。
促進數字經濟區域間差異化定位。一方面是政策層面的細化。各地應在已有相關政策基礎上,對制約當前數字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產業生態培育等方面的痛點難點堵點問題,提出更清晰的策略思路和更有效的制度安排。另一方面是領域層面的差異化。數字經濟涉及數字產業化、產業數字化、數字化治理、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等多個領域,每個領域亦包含多個細分環節,各地應立足現有產業基礎和比較優勢,在各領域之間及領域內部找准主攻方向,實現錯位發展,通過各地的單點突破實現區域的整體提升。
統籌推動數字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要盡快打造完善的硬件基礎設施體系。對於存儲和算力等功能類數字基礎設施,要加強不同區域統籌布局。“東數西算”工程通過構建數據中心、雲計算、大數據一體化的新型算力網絡體系,將東部算力需求有序引導到西部,優化數據中心建設布局,促進東西部協同聯動,要加快在全國一體化布局並打造協同高效的基礎設施集群。另一方面,要加快構建協同的制度基礎體系。一些先發地區要率先在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數字經濟規範發展、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等方面探索構建協同發展機制,特別是盡快建立健全跨部門、跨地區的協同監管機制。
加快構建統一的數字政府平台。按照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要求,打破數據孤島和壟斷,既可以減少信息不對稱,提升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要素配置的效率,又有利於形成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降低要素配置的交易成本,還便於數據管理和運用,提高數據質量,豐富數據產品,促進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的湧現。可從一些區域率先開始探索並逐步向全國推廣,建立統一安全的政務雲平台、一體化網上政務服務平台及大數據中心,打造一網通辦的“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建立健全數字政府服務管理政策規範和整體運作機制,實現政務服務全流程再造並構建高效統一的公共服務體系。同時,不斷提升政府數字化監管能力,積極完善數字經濟治理體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