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29日電/服務貿易是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國際經貿合作的重要領域,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2021年,商務部等24個部門發布的《“十四五”服務貿易發展規劃》提出,推動服務貿易總量增長、結構優化、效益提升,為推動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和現代化經濟體系建設發揮重要作用。本期邀請幾位專家圍繞我國服務貿易發展進行探討。
主持人 經濟日報理論部主任、研究員 徐向梅
服務貿易大國地位進一步穩固
主持人:服務貿易與傳統貿易有何區別?目前我國服務貿易發展現狀如何?
李俊(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國際服務貿易研究所所長、研究員):2022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於8月底舉辦。這場重大的國際經貿活動和我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但什麼是服務貿易,很多人並不一定有深刻的認識,甚至不知道與我們的生活和工作有何關聯。事實上,服務貿易就在你我身邊。比如,在電影院看了場進口“大片”就屬於個人文化娛樂服務;為海外朋友寄送防疫物資的花費屬於運輸服務。更全面地講,服務貿易是國際服務貿易的簡稱,指的是以服務作為商品進行跨國交換的經濟活動,核心是以資本、勞動力和知識技術為基本要素的服務交易。
與傳統貿易相比,服務貿易至少具有以下幾個特徵,這也是與傳統貨物貿易的區別。
一是無形性與多樣性。服務交易的標的物通常是無形的,但服務貿易的無形性並不絕對,因為有很多服務已經被物化,比如顧問報告或磁盤中的軟件等。服務貿易交易標的物難以標準化,也呈現出多樣化的特點。例如技術貿易作為服務貿易的內容之一,其交易標的物是專利、商標、著作權以及專有技術。二是生產、消費的同步性。一般情況下,服務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提供和消費是不可分離的,服務提供的過程就是服務消費的過程,只不過服務提供者和消費者具有不同的國籍,通過商業存在或自然人移動等形式實現服務產品跨國境流動,而有形商品的生產和消費可以在時空上發生背離。當然,數字服務貿易的產生,使得服務貿易的生產與消費可以部分分離。三是保護更具隱蔽性和靈活性。因為服務貿易對象的特殊性,傳統關稅壁壘無法發揮作用,因此服務貿易的保護通常採取非關稅壁壘形式,這種限制措施更具隱蔽性。四是監管的復雜性。由於服務貿易涉及行業眾多、涉及對人員流動的管理等原因,服務貿易規則更復雜,管理難度更大。
在政策紅利與數字經濟發展驅動下,我國服務貿易持續快速增長,呈現出顯著的量質齊升特徵,在貿易規模、貿易結構和競爭實力方面均表現出良好發展勢頭。
我國跨境貿易規模持續快速增長,已連續多年穩居全球第二位,服務貿易大國地位進一步穩固。2012年至2021年,我國服務進出口總額從4829億美元增長至8212億美元,貿易規模增長了70.1%;服務貿易逆差保持收縮態勢,規模達近年來最低值。2020年以來,我國服務出口增長速度大於進口,出口規模快速增長帶動我國服務貿易逆差進一步下降。2021年,我國服務貿易逆差額僅為327億美元;附屬機構服務貿易是國際服務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附屬機構服務貿易數據與跨境服務進出口數據相結合,能更加全面反映一國服務貿易發展狀況,系統展現一國提供國際服務的能力和水平。2017年6月,我國首次發布中國附屬機構服務貿易統計數據,成為世界上少數幾個能同時發布跨境服務貿易和附屬機構服務貿易統計數據的國家。
我國服務貿易結構穩步優化,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占比提升,傳統領域服務貿易優勢進一步穩固。2012年至2021年間,傳統領域、知識密集型領域、其他領域進出口結構由61∶34∶5轉變為52∶43∶3,知識密集型服務貿易已成為增強服務出口能力、穩定外貿增長的新引擎。傳統領域貿易優勢繼續保持,運輸服務成為我國服務貿易最大領域。2012年至2021年間,我國傳統領域服務貿易總額保持平穩增長態勢,進出口額從2926.4億美元增長至4365億美元。自2020年起,我國運輸服務超越旅行服務成為服務貿易最大領域,今年上半年,運輸服務貿易總額為10476.2億元,在服務貿易總額中占比為36.2%,達歷史新高。
我國服務貿易發展指數上升較快,競爭實力趨於增強。根據商務部研究院發布的《全球服務貿易發展指數報告2021》,我國服務貿易發展指數由第20位提升至第14位。指數的變動主要有幾方面原因:一是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我國服務貿易結構發生改變,以旅行服務為主要進口的服務貿易受到較大影響。二是全球服務貿易普遍受到衝擊,但由於各經濟體服務貿易結構存在差異,各經濟體的服務貿易所受影響各有不同。以知識密集型為主要結構的國家或經濟體受到的衝擊相對較小,而以旅行為主要結構的國家或經濟體受到的衝擊則相對較大。三是我國持續深化改革開放,推動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營商環境不斷優化,服務產業基礎不斷夯實,成為我國指數相對穩定的主要內因。
數字化引領創新發展
主持人:目前我國在服務貿易數字化方面取得了哪些進展?
王曉紅(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科研信息部副部長、教授):數字貿易是貿易創新發展的引領者,也是各國爭奪國際貿易競爭戰略制高點和規則制定主導權的焦點。我國高度重視數字貿易發展,不斷完善促進政策,加快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持續提升服務貿易開放水平,豐富各類開放試點平台,為發展數字貿易營造有利環境。數字服務出口規模持續擴大、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數字企業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大幅提升。數字貿易對於貿易增長的帶動作用、貿易結構的優化作用、貿易創新的驅動作用和大學生就業的拉動作用日益顯現。
我國作為全球數字貿易最具活力的舞台,在數字貿易發展上亮點紛呈。一是新一代信息技術服務出口優勢明顯,有力支持“一帶一路”發展中國家的信息化建設。網絡與信息安全、人工智能、集成電路設計、信息技術解決方案、雲計算服務出口保持高位增長。2021年區塊鏈技術專利授權量占全球50%以上,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利用區塊鏈技術在跨境貿易、數字貨幣、資格認證等領域合作日趨廣泛。二是數字產品出口能力增強,成為傳播中華文化、增進世界各國交流的重要載體。2021年我國自主研發遊戲海外銷售收入同比增長16.6%,電視劇出口20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全球第六大數字音樂市場。三是服務外包參與全球價值鏈分工水平不斷提高,帶動了生產性服務出口增長。2021年我國離岸服務外包執行額1303億美元,同比增長23.2%,其中信息技術外包、業務流程外包和知識流程外包執行額占比分別為42.2%、15.2%和42.5%,分別同比增長13.3%、11.1%和25.3%。管理咨詢、新能源技術研發、信息技術解決方案、工業設計、醫藥和生物技術研發等知識密集型服務增長較快。四是跨境電商平台對貨物貿易拉動作用顯著增強,帶動貿易數字化水平快速提升。2021年跨境電商實現貨物進出口1.92萬億元,同比增長18.6%。此外,數字支付國際市場加快拓展,微信、支付寶被更多國家使用,我國數據跨境流動量約占全球的23%,預計在2025年我國數據圈將占全球的27.8%,將成為最大數據圈。
當前,全球新一代數字技術發展和企業加速數字化轉型使數字貿易發展的國際市場日益寬廣。我國儘管人才結構豐富多元,數字基礎設施世界領先,數字技術創新能力日益增強,但仍面臨服務貿易數字化程度低於全球平均水平、數字技術和數字企業實力與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等問題。
因此,我國要以自主創新為引領、高水平開放為動力,促進數字貿易高質量發展。
一是促進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成長。5G、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新一代數字技術賦能將不斷擴大服務可貿易邊界,催生新業態新模式,要完善相關政策設計。推動數字技術加快與金融、保險、文化、教育等領域融合,加快向旅遊、運輸、建築、加工維修等傳統領域滲透,不斷提升服務數字化交付水平,發展遠程服務模式,推動跨境電商平台向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融合發展轉型升級。
二是做大做強數字平台企業。把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平台企業作為重中之重,依托平台企業構建面向全球、開放創新的數字生態體系,發揮平台企業的數據資源整合優勢,面向中小貿易企業提供服務,打造供給側和需求側相互銜接的數據系統,形成數據開放共享的機制和數據驅動創新的發展模式,探索平台包容性監管機制。
三是對標高標準數字貿易規則推動制度型開放。數字貿易規則成為國際經貿規則創新變革中最活躍的領域,我國需主動對標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要繼續壓縮負面清單,擴大知識密集型服務業市場准入,取消外資股比、管理人員國籍等限制,促進自然人流動、數據跨境流動便利化。建設高標準知識產權保護體系,為吸引全球數字技術、企業、人才提供良好環境。
四是高質量共建“數字絲路”推動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加強“一帶一路”相關國家數字貿易規則標準軟聯通,共建數字治理體系。通過推動RCEP數字貿易規則實施,完善我國數字貿易規則治理體系,為加入其他國際貿易協定奠定基礎。促進東盟、中韓等自貿協定升級,加強與發達經濟體簽訂雙邊、區域數字經濟夥伴關係協定,開展數字技術研發和標準合作,為企業拓展國際市場提供有利外部環境,也為全球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發展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中國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