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的科技研究與創新領域長期在世界處於領跑位置。但美國自己感覺到中國無論是在研發經費投入、對世界新增研發經費的貢獻、專利申請數量、高被引論文等重要指標上發展迅猛,在迅速拉近與美國的差距。無論是美國行政機構還是立法機構,近年頗有些像龜兔賽跑中的兔子,早早地被驚醒,開啟了狂飆突進的模式:一方面積極打壓中國的科技發展,另一方面自己要設法跑得更快。《芯片與科學法案》,就是踐行拜登“讓美國跑得更快”承諾。毋庸置疑,持續加大對基礎教育、STEM教育的投入,再加上美國對國際人才吸引力的優勢,我們將面臨一個在科技領域發展得更快的美國,美國有很大可能在一些重要科技領域擴大對中國的優勢。
法案關於芯片製造業的內容,從近期來看,可能會吸引一些半導體企業加大對美國的投資。如英特爾已經宣布將在俄亥俄州建立一個耗資200億美元的新半導體製造廠。此外,美光科技宣布,將向存儲芯片製造投資400億美元,這對計算機和電子設備至關重要,這將為建築和製造業創造多達4萬個新就業崗位。單是這項投資就將使未來十年美國存儲芯片生產的市場份額從不到2%上升到10%。全球領先的無晶圓廠半導體公司高通宣布計畫在未來五年內將美國的半導體產量提高50%。在外國企業投資方面,韓國SK集團宣布在美國進行新一輪高達220億美元的投資。這家韓國第二大企業集團擁有世界第二大內存芯片製造商SK海力士公司和SK創新公司。台積電等東亞地區的其他企業,不排除會去分享《芯片與科學法案》的補貼和稅收優惠政策。法案中的“護欄”條款,更會讓一些半導體企業被迫在中美之間選邊。總之,這一法案將逐漸改變目前半導體供應鏈格局,美國在一定時期內會在半導體供應鏈內占據更主動的位置。
但就美國自身而言,美國政府政策也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這個被拜登稱作“一個世代才有一次的投資”體現的是美國民主黨的施政原則和方針,即利用政府這只“看得見的手”,發揮政府的主導作用,推動某一產業發展。這與美國人更熟悉的市場路徑並不匹配,能產生怎樣的效果令人存疑。桑德斯為首的左派認為這可能會造成唯利是圖的大財團和企業高管;保守派則擔心會損害美國的創新能力。傳統基金會研究員達斯汀·卡馬克就認為,由於該法案的部分內容將令投資者在國內外“遵循”政府計畫好的融資路徑,因此法案可能會有損美國的創新能力,認為“美國應該進一步審查政府施加的、阻礙美國公司競爭的障礙,而不是給予特定行業補貼。”
此外,還有一個包括美國和境外半導體企業無法迴避的問題就是,在美國的企業運營成本問題。倡導美國產業回流的非盈利組織“回岸倡議”(Reshoring Initiative)的創始人的莫澤說,美國企業運營成本太高,僅憑這部法案無法根本改變芯片製造業漸趨不振的局面。“該法案肯定解決不了問題。”他說,“問題不在於我們不製造芯片,問題是美國的製造成本比中國、印度、越南、柬埔寨等國家高出30%或40%。”同時,半導體企業也需要考慮,將來在美國投產的芯片賣給誰的問題。芯片最大的市場在中國,2021年中國進口的芯片已經超過4000億美元,將工廠靠近市場同樣是企業的優先選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