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位曾任國內頭部券商資管投資負責人,現任滬上某私募基金總經理的趙鑫(化名)告訴澎湃新聞記者說:“公募基金經理通過場外期權進行老鼠倉,目前可以通過兩個形式操作。”
“一方面,是其個人或關聯人員,在相關機構購買個股的看漲期權。基金經理可以通過在管產品資金,推高相關標的的股價。同時,賣出期權的機構,為了風險對衝,也會購買相關股票。兩方作用下,相關股票價格會出現螺旋式上升。”趙鑫說。
趙鑫表示,通過上述操作,基金經理可以賺取期權的收益,由於杠杆很高,盈利是非常可觀的。
另一方面,趙鑫指出,則有可能存在上市公司及其高管,和基金經理的內幕交易。
“例如,上市公司在相關消息披露前,提前和基金經理進行布局。由於場外期權產品的結構,可以設計得非常復雜,因此產品中容納上市公司、相關高管、基金經理等多方的利益,是沒有問題的。”趙鑫指出。
趙鑫進一步指出,以國外市場為例,某些消息可能只能提振股價5%,但通過復雜的場外期權,杠杆可能高達200%甚至更高。
“不過,馬太效應下,期權業務的集中度是比較高的,因此監管也會對相關異常進行特別關注。”趙鑫說。
就國內傳聞而言,趙鑫表示,目前購買場外期權的,更多是私募和銀行。私募出於相關投資目的,銀行則是做理財產品。
“公募目前是鼓勵基金經理跟投在管產品的,因為可以綁定基金經理與在管產品的利益。至於能否出於風險對衝目的而購買期權方面,相關方面還需要看目前監管和基金公司是如何規定管理的。”趙鑫進一步指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