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8日電/據文旅中國報道,日前,由楚雄州博物館、紅河州博物館聯合主辦的《紅河三絕——烏銅走銀·紫陶·錫傳統手工藝品展》在楚雄州博物館1號展廳開展,為廣大游客市民獻上了一道精美的非遺盛宴。
“紅河三絕”展覽選取了紅河州博物館館藏的163件石屏烏銅走銀、建水紫陶、個舊錫傳統手工藝品進行展出,通過圖文展板、實物精品、視頻播放的方式向觀衆展示神秘多變、巧奪天工的傳統手工藝術品,再現了“紅河三絕”波瀾壯闊的發展歷程,讓觀衆近距離了解紅河州悠久的歷史文化和感受傳統手工藝人鍥而不舍、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體會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光輝燦爛與博大精深。據悉,該展覽將持續到9月15日結束。
烏銅走銀的制作技藝
烏銅為我國傳統合金金屬之一,烏銅走銀為雲南特有的金屬制作裝飾技藝,即用銀(或金)熔液在烏銅上“走”出各種圖案紋樣,經裁截、焊接、捂黑、打磨成各類工藝品。其技藝精湛、造型奇巧,裝飾雍容華貴、瑰麗多姿。由於多以“走”白銀為主,故稱“烏銅走銀”。石屏烏銅走銀以其名貴的材質、典雅的造型和華貴的紋飾而聞名遐邇,享有“中國一絕,雲南特有”之美譽。2011年烏銅走銀制作技藝被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建水紫陶制作工藝
建水紫陶,漢族傳統手工藝品,以“手工拉坯、名家書畫、陰刻陽填、無釉磨光”而著稱。它集天地之精華,融詩、書、畫和“殘帖”“淡艶”藝術於一體,濃縮名川大山之氣魄、花鳥蟲魚之神韵,匠心獨運、巧奪天工,散發著神秘的魅力。2009年建水紫陶工藝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錫器制作技藝
個舊錫工藝品,以高純度精錫為原料,經過複雜工序精制而成,造型美觀、大方典雅、色澤光亮、玲瓏剔透。既是精制的藝術佳品,又是富有民族特色的生活用品,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產品銷往全國及歐美30多個國家和地區。2009年錫器制作技藝被列入雲南省第二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