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8月5日電/據證券日報報導,時至8月份,正經歷縮表“陣痛”的房地產行業,市場信心仍在恢復中。據中指研究院統計,2022年前7個月,百強房企銷售額同比下降近五成、“千億元房企”數量減半、拿地金額同比下降超五成……
數據看似不樂觀,但亦無需過於悲觀。雖然百強房企銷售額、投資規模同比有所下降,但環比降幅均已收窄,向好趨勢正在顯現。更重要的是,我國2021年城鎮化率為64.7%,與發達國家普遍80%以上的城鎮化率相比,尚大有可為,而其中關鍵在於找到滿足需求的鑰匙。
自2月份住建部定調2022年房地產行業“努力為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發揮積極作用”後,樓市相關政策頻出。在筆者看來,因城施策下,樓市新政的核心“破局點”仍應進一步聚焦於激發潛在需求,多管齊下激活房地產市場的合理流動性。
一是支持合理購房需求,多措並舉助樓市回穩。“房住不炒”原則下,合理的改善型住房需求應得到支持。當下越來越多的城市正多措並舉出台調整性政策,促進樓市成交量回穩。
截至目前,全國已有諸多城市合計發布580條樓市新政,著力點均圍繞支持剛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主線。畢竟,有活水進來,需求就會逐漸回來,市場信心亦會被重建。
二是調整重點城市二手房指導價政策,釋放一二手聯動換房需求。目前,據克而瑞研究中心統計,全國15個發布二手房指導價的城市中,有13個已取消或放鬆二手房指導價政策。受此影響,7月份,廣州、蘇州、杭州和成都等城市二手房成交量同比明顯上漲,成都二手房成交量更是創近10年新高。
不難看出,在高能級重點城市,二手房市場表現可謂樓市“晴雨表”,不可忽視其對新房市場的傳導作用。降低重點城市二手房交易門檻,意味著釋放二手房流動性,從而帶動更多城市一二手房聯動交易,修復市場預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