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毅周 |
楊毅周:九二共識是兩岸和平的定海神針
今年是九二共識達成30年。回顧30年來兩岸關係發展的歷程,我們可以看到,很少有哪個名詞如同九二共識這樣,引起了如此巨大的關注,發揮著如此巨大的作用。因此,在九二共識達成30年的今天,非常有必要來回顧30年來九二共識的起起落落,風風雨雨,總結經驗和教訓,尋找兩岸關係發展的出路,為今後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提供有益的借鑒。
首先,不管我們走多遠,都要回頭到起點,看看我們當時是怎麼開始的,事情是怎麼發生的。也就是說,要看看九二共識的初心是什麼?
九二共識產生的背景是上個世紀80年代末兩岸開始了交流交往。隨著兩岸同胞交流交往的增多,衍生了許多問題,嚴重影響兩岸同胞的福祉,給兩岸交流交往帶來威脅。因此急需解決這些問題,兩岸當局也就必須通過接觸協商來解決。然而,由於兩岸關係仍處於敵對狀態,兩岸互不承認,相互敵對,兩岸當局實際上沒有接觸,也無法接觸。在接觸協商的過程中,兩岸當局是一定要接觸的。這樣,一個問題產生了出來:在敵對狀態下,兩岸之間公權力的接觸協商究竟屬於什麼性質的?兩岸公權力之間如何定位?如何相互定位?兩岸的協商是什麼樣的協商?也就是要確定兩岸事務性會談的性質是國內關係,而非國際關係。我們必須確定,兩岸之間的交往產生的問題,以及為解決這個問題所進行的協商談判,是國內問題,不是國際問題;是國內關係,不是國際關係。
雙方為此進行了談判,並形成了共識:一項事實的確認和一項承諾的表達。一項事實的確認是:兩岸同屬一個國家,兩岸都堅持一中原則。一項承諾的陳述是:兩岸都共同謀求國家統一。共識是很清楚,也很明白。雙方函電往來白紙黑字,也是雙方確認了的。但這項共識的表達方式卻非常獨特:以雙方認可的內容,進行了各自的表達。這樣的表達方式為以後對這項共識的承認留下了各說各話的空間,甚至成為爭議的焦點。島內的一些政治勢力就是利用這種表達方式來否定九二共識的存在。對此,在九二共識達成的30周年之際,我們就有必要把九二共識再講清楚,再說明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