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探索信用信息數據積累機制,對企業形成長期穩健發展的良性循環至關重要。劉英華表示,可以探索重塑信用評價模式,以數據資產為企業增信。建設銀行跳出以財務報表評價客戶風險狀況和還款能力的傳統方式,在確保數據合法合規應用的前提下,對內挖掘企業資金、結算、交易等信息,對外連通工商、納稅、征信、司法等公共數據以及供應鏈場景數據,對小微企業進行綜合分析、立體畫像,將數據資產轉化為信用信息,有效破解小微企業資信不完整的難題。
小微企業是我國普惠金融發展的生力軍,做好科創型小微企業貸款投放,對於深化小微企業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具有重要意義。科創型小微企業由於傳統抵質押物少,有時難以達到傳統金融機構設置的融資條件。張學文表示,未來要進一步加快普惠金融與科創金融的融合,突破傳統抵質押物的制約,相關機構要進一步完善知識產權評估與交易機制,加強各地技術交易市場互聯互通,推動知識產權的確權、定價與交易、質押、風控等多方聯動的新模式。
下一步,建立小微金融長效機制,重在構建多層次、廣覆蓋、有差異的小微金融服務體系,重點是明確大中小銀行機構的不同定位。董希淼建議,對大型銀行來說,應提升其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首貸戶”的考核占比,降低因其非市場化過度下沉對中小銀行帶來的“掐尖現象”和“擠出效應”。對中小銀行來說,應在貨幣政策、資本補充、資產處置等方面采取更多的差別化支持措施,支持中小銀行穩健可持續發展,鼓勵中小銀行更好地發揮體制機制靈活、貼近市場和客戶等優勢,“門當戶對”地服務好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增強普惠金融可持續發展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