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網評:安倍之後,日本會更依賴美國?
http://www.CRNTT.tw   2022-07-20 14:02:35
  中評社北京7月20日電/網評:黃靖:安倍之後,日本會更依賴美國?

  來源:環球網  作者:黃靖(上海外國語大學特聘教授、美國與亞太地區研究所所長)

  日本政府日前決定在今年秋天為遇刺身亡的前首相安倍晉三舉行“國葬”。二戰結束後,日本政府僅為前首相吉田茂一人舉行過“國葬”。由此能看出,安倍晉三對日本政治的重要性。那麼,失去安倍將給日本帶來怎樣的影響?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明白安倍代表的政治力量及其主張的源流。

  二戰後,吉田茂於1948年10月再次出任日本首相。1951年《美日安保條約》簽署,吉田實施了一條專注經濟發展、在防務與外交上向美國“一面倒”的“繁榮路線”,這被稱為“吉田主義”發展戰略,成為自民黨的“保守本流”。

  1957年2月,安倍的外祖父岸信介在美國的扶持下出任日本首相。岸信介上台後,立即推動“自立路線”——走出“戰敗陰影”,恢復日本為“正常國家”。但在冷戰形勢下,日本不可能脫離美國的護佑。因此,岸信介採取了一條迴曲路線:首先修訂“一面倒”的安保條約,提高日本在美日同盟中的“自主”。這樣做似乎與美國利益相悖,但由於岸信介堅定的反共立場及其與美國政府的良好關係,更重要的是,當時的美國必須將日本扶持為自己在亞太的“戰略基石”。因此,美國配合岸信介,重修了《美日安保條約》。在新安保條約中,日本在美日同盟中的地位和作用(尤其是在防務和外交方面)有了顯著提高,但同時更加與美國綁定。岸信介的“自立路線”也成為日本政治中的“保守旁流”。

  此後,“保守本流”和 “保守旁流”相輔相成:注重經濟的“繁榮路線”因綁定美國的“自立路線”而獲得美國的大力扶持,使得日本經濟在上世紀60-80年代快速發展,一舉躍升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然而,日本的快速崛起卻遭到了其“最重要盟友”美國的無情打壓。美國利用自己在同盟中的主導地位,一方面強力阻止日元國際化,另一方面逼迫日本接受了一系列有利於美國的經濟協議。以1986年的“廣場協議”為轉折點,日本經濟一蹶不振陷入“失去的二十年”。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