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人士指出,美方將伊朗核問題、巴以問題等當作“棋子”和“籌碼”,用以實現其維持霸權、攪動地區局勢、服務國內政治的一己私利,與以巴領導人產生分歧自然在意料之中。
不受歡迎
借助訪問沙特和出席沙特吉達“安全與發展”峰會來“求油”并籌畫中東“小圈子”是拜登此行重點。外界分析,拜登政府希望沙特等海灣產油國增產以壓低國際油價,緩解美國國內通脹壓力,助力中期選舉。此外,美國企圖在中東拉幫結派、打造“中東版北約”、遏制伊朗和俄羅斯等國的意圖也很明顯。
然而,沙特王儲穆罕默德在吉達峰會發言中,對增產石油問題含糊其辭,表示沙特“有能力”提升石油產能至日均1300萬桶,但暫時沒有額外的能力將原油產量繼續提高。而對於拜登希望拉攏中東國家對抗伊朗、俄羅斯等國的意圖,參加峰會的各國領導人均未有明確回應。
浙江外國語學院環地中海研究院院長馬曉霖指出,拜登政府上任已將近一年半,中東訪問姗姗來遲,時間和空間都排在歐洲和亞太之後,沒人相信他重視中東。加之美國相對實力下降,對中東投入減少并多次在中東制造事端後全然抽身離去,使得中東國家對美信任度大為降低。
北京語言大學中東學院副教授王光遠認為,多年來,美國為了實現在中東地區的政治、經濟和安全利益最大化,利用軍事打擊、人權外交和所謂“顔色革命”等多種手段,故意制造對抗,攪動地區局勢,甚至顛覆中東國家政權,令地區國家陷入安全困境,給該地區造成嚴重傷害。如今,追求和平發展已成為地區主流,美國在中東地區的信譽正在走向破產,地區國家與美國之間的戰略互信不斷減少,沙特等中東國家的戰略自主意識和能力不斷增強,不願再以犧牲自身發展來做服務美國利益的代理人。
沙特媒體報道,在拜登與沙特王儲穆罕默德會晤中,穆罕默德告誡拜登,每個國家都有各自的價值觀,將自己的價值觀強加於別國的行為只會適得其反,美國在伊拉克和阿富汗推行美式價值觀失敗即為明證,“沙特不歡迎美國的價值觀外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