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毅(資料圖)(圖片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7月15日電/據新華社報道,2022年7月14日,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出席瀾湄合作第七次外長會、二十國集團外長會,訪問東南亞五國并在廣西南寧主持同越南、柬埔寨雙邊機制會議後,接受了中央媒體采訪。全文如下:
一、當前全球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本地區面臨的風險和挑戰也在上升。在此背景下,此次東南亞之行主要有什麼考慮,取得了哪些成果?
答:東南亞始終是中國周邊外交的優先方向。近兩年,面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中國同東南亞國家迎難而上、共克時艱,將本地區打造為抗疫合作樣板、複蘇發展高地、和平安寧綠洲,成效有目共睹。當前,世界進入新的動蕩變革期,地區各國有必要加強戰略協調,增進團結協作,在變局亂局中站穩腳跟,把准航向,整裝再發,攜手維護好來之不易的穩定發展局面。
此行到訪東南亞五國,出席瀾湄合作和二十國集團(G20)兩個外長會,在東盟秘書處發表政策演講,在華同越南、柬埔寨分別召開政府間合作委員會例會,舉行了60多場活動,緊扣和平和發展兩條主綫,聚焦雙邊和多邊重大議題,鞏固了中國同周邊國家雙邊關系,就區域合作和全球治理發出了中國聲音。
一是周邊命運共同體建設取得新進展。中國同東南亞國家山水相連、利益相融、理念相通。各國對中國發展前景抱有信心,期待中國為地區複蘇發揮“主引擎”和“穩定器”作用,願同中國鞏固傳統友好,深化全方位合作。此訪期間,中國同湄公河五國一致同意打造更加緊密的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同印尼明確共建命運共同體的大方向,打造發展中大國互利共贏的典範、共同發展的樣板、南南合作的先鋒;同泰國、馬來西亞首次就共建命運共同體的願景目標達成一致;同菲律賓就建設互幫互助的好鄰居、相知相近的好親戚、合作共贏的好夥伴達成共識,一致同意超越海上爭議,開創中菲關系新的“黃金時代”。同越南、柬埔寨在華進一步探討命運共同體建設,中柬同意續簽共建命運共同體新的五年規劃。中國同周邊鄰國的關系正注入新的時代內涵。<nextpage>
二是區域聯通發展呈現新亮點。聯通和發展是習近平主席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核心要義,也是地區國家的共同期待。中國同湄公河五國同意打造更加強韌的瀾湄流域經濟發展帶。中老泰三國將以中老鐵路通車為契機,以通道促物流,以物流促經貿,以經貿促產業,縱貫南北、連通歐亞,推進中老泰聯通發展構想。中馬探討打通泛亞鐵路中綫遠景,謀劃對接中老、中泰鐵路、加速區域一體化進程。中菲著眼菲新政府施政方向,規劃推動“大農業、大基建、大能源、大人文”四大重點領域合作,把友好合作藍圖一繪到底。此外,中方同印尼、馬來西亞將高質量建設雅萬高鐵、“區域綜合經濟走廊”和東海岸鐵路,一致同意將“兩國雙園”建成經貿創新先行區和“一帶一路”產能合作示範區,打造綠色發展、數字經濟新增長點,確保產供鏈穩定運行。
三是地區和國際合作展示了新氣象。繼中國成功舉辦金磚領導人會晤之後,緬甸、柬埔寨、印尼、泰國今年也將分別主辦多邊機制會議。地區國家都希望共同守護和平,加強團結協作,擦亮全球治理的“亞洲時刻”。
瀾湄合作外長會根據“發展為先、平等協商、務實高效、開放包容”的瀾湄精神,同意打造區域合作“金色樣板”。中國東盟全面戰略夥伴關系正值開局之年,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共建和平、安寧、繁榮、美麗、友好家園,引起廣泛共鳴和積極反響。二十國集團外長會堅守“共同複蘇、強勁複蘇”主題,就合作應對能源糧食安全問題、進一步完善全球治理發出了“亞洲聲音”。中方同泰方一致同意推動亞太經合組織領導人會議聚焦亞太、聚焦發展、聚焦自貿區建設,從曼穀再出發,為實現布特拉加亞願景作出共同努力。
二、近年來,瀾湄合作取得飛速發展,在湄公河次區域衆多合作機制中後來居上。中方對機制未來發展方向有何考慮?
答:瀾湄合作是六國共同發起和推進的事業,堅持謀發展、惠民生、重行動,為促進區域繁榮振興作出了積極貢獻。特別是新冠疫情發生以來,六國共建“免疫護盾”,共造“發展引擎”,共築“友誼橋梁”,共創“幸福家園”。中方向湄公河國家提供超過2億劑疫苗,2021年雙方貿易額達3980億美元,同比增長23%,瀾湄合作展現出強大生機活力。<nextpage>
在此次會議上,六國外長討論規劃了下一階段瀾湄合作六大方向,審議發表了六項成果文件,中方提出六大惠湄舉措,為下半年領導人會預做了准備。六國外長一致認為,面對全球動蕩時局,瀾湄合作應守正創新、提質升級,為六國民衆帶來更多福祉,為區域合作作出更多表率。
一是打造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示範區。湄公河國家地處“一帶”和“一路”聯結部,同中國在基礎設施、工業化、農業現代化等方面優勢互補。我們要加快釋放中老鐵路通車利好,深化“陸海新通道”合作,高水平實施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系協定,共同維護區域糧食、能源、金融和產供鏈安全,創建次區域合作典範。
二是打造全球發展倡議先行區。瀾湄合作的出發點就是促進發展、改善民生,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這與全球發展倡議理念完全一致。中國已就全球發展倡議提出30多項落實舉措,湄公河國家作為近鄰將率先受益。我們將大力開展農業、水資源、公共衛生、數字創新、社會人文等領域合作,樹立發展中國家團結協作、共謀發展的樣板。
三是打造全球安全倡議實驗區。湄公河次區域傳統和非傳統威脅交織叠加,安全形勢複雜嚴峻。正如湄公河國家的外長所說,沒有和平穩定的地區環境,就不可能真正實現發展。瀾湄機制啓動伊始就將政治安全合作作為三大支柱之一,六國攜手落實全球安全倡議是應有之義。我們應堅持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維護好地區和平穩定,為在區域機制中踐行全球安全倡議積累寶貴經驗。
習近平主席強調,合作才能辦成大事,辦成好事,辦成長久之事。中方將同湄公河五國合力推進“三區”建設,構建更加緊密的瀾湄國家命運共同體。
三、在當前世界經濟複蘇面臨嚴峻挑戰的形勢下,二十國集團應當發揮怎樣的作用?<nextpage>
答:這是新冠疫情發生以來,二十國集團外長首次坐在同一個屋頂下,會議順利召開本身就具有積極意義,顯示了各方期望加強對話合作、建設好二十國集團機制的意願。各國普遍認為,多邊主義是應對當下全球性挑戰的唯一方案,應通過對話談判解決爭端,共同營造和平發展環境。各方支持二十國集團加強宏觀經濟政策協調,幫助發展中國家克服當前困難,在應對衛生、糧食、能源、氣候等挑戰中發揮引領作用。
中方在會上清晰有力地闡明了對多邊主義和二十國集團合作的主張。我們認為,應當讓團結戰勝分歧、合作替代對抗;應當攜手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營造開放、透明、非歧視的國際貿易環境;應當重視聆聽發展中國家聲音,把發展作為合作優先領域,加快落實聯合國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
中方還提出了國際糧食安全合作倡議,從加強國際糧農治理、暢通農產品供應鏈、紓解市場供需緊張、支持農業科技合作和幫助發展中國家等方面貢獻了中國方案。
當前,新冠疫情持續延宕,世界經濟複蘇乏力,二十國集團作為國際經濟主要論壇,責任重大、不可或缺、不容破壞。此次外長會再次證明,在重要的多邊合作機制中,鼓動分裂和相互指責解決不了問題,對話協商共克時艱才是正道。中方贊賞印尼發揮的領導力,願繼續全力支持配合印尼主席國工作。
四、中俄兩國外長在二十國集團外長會議期間舉行成功會晤。如何評價當前的中俄關系?
答:在習近平主席和普京總統戰略擘畫下,中俄關系展現出強大韌性。作為彼此重要鄰國和全面戰略協作夥伴,我們有必要排除幹擾,保持定力,有序推進各領域合作,有力維護兩國和兩國人民根本利益。作為聯合國、二十國集團、金磚國家、上海合作組織等多邊機制的重要成員,中俄有必要保持溝通協調,增進國際社會共識,促進全球發展事業。我們堅信,中俄關系能够經受住任何國際風雲考驗,繼續保持正確前進方向。中俄致力於構建的是新型大國關系,以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方為原則,美國對中俄正常交往的歪曲和抹黑是無中生有,別有用心。我們願同俄方以及國際上一切致力於和平與發展力量一道,共同踐行習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安全倡議,推動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系民主化。<nextpage>
面對烏克蘭危機,中方的立場光明磊落,客觀公道,一以貫之,堅持勸和促談。習近平主席深刻指出,兩次世界大戰和冷戰對抗的慘痛歷史表明,霸權主義、集團政治、陣營對抗不會帶來和平安全。中方將繼續從問題本身的是非曲直出發,獨立自主地作出判斷,支持一切有利於和平解決危機的努力,維護自身及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正當權益,踐行共同、綜合、合作、可持續的安全觀,始終站在維護和平的一邊,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
五、澳大利亞、加拿大、韓國都剛剛經歷政府更迭或換屆,同三國外長首次直接對話有何感受?
答:同三國外長進行面對面交流的突出感受是,三國都重視同中國的關系,都希望加強溝通、增進相互理解、尋求互利合作,都主張要遵守聯合國憲章宗旨原則等國際公認的規則。
過去幾年中澳關系遭遇困難,根子在於澳前政府執意把中國視為“對手”甚至威脅,對華采取了一系列不負責任和輕率的言行。當前中澳關系既面臨挑戰,也出現機遇。中方願本著相互尊重精神,為雙邊關系再把脈、再校准、再啓航。我們注意到澳方重申中澳是全面戰略夥伴,將繼續奉行一個中國政策。希望澳方端正對華認知,不炒作放大分歧,不參與圍堵中國,本著平等尊重和冷靜務實態度開展建設性交流,爭取推動中澳關系重歸正軌。
中加關系曾長期走在中國同發達國家關系的前列,中加從來不是對手,而是夥伴;中國從來不是威脅,而是機遇。健康穩定的中加關系符合雙方的共同利益。此次外長會見是建設性的,也是坦誠的。中加關系的改善和發展需要雙方共同努力,具體而言,應該把握好雙邊關系發展的正確方向,妥善管控分歧,秉持相互尊重,堅持獨立自主,尋求合作共贏。<nextpage>
中韓是離不開的近鄰,分不開的夥伴。兩國共處休戚與共的安全環境,形成利益融合的產業循環。今年是中韓建交30周年,兩國關系迎來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現實挑戰。韓新政府成立前後,兩國元首成功通話,引領雙邊關系平穩過渡、良好開局。維護好、穩定住中韓關系符合雙方共同利益,反之兩國都會受損,這是過去30年兩國交往的重要經驗。雙方要重溫建交初心,信守政治承諾,聚焦互利合作,排除外部幹擾,推動雙邊關系保持健康穩定發展勢頭。
六、國際社會高度關注中美外長巴厘島會晤,如何評價此次會晤?
答:雙方此次在巴厘島進行了長時間會晤,就如何改善中美關系和妥善應對國際地區重大挑戰進行了充分、坦誠的溝通。雙方都認為這次會晤具有實質性,也具有建設性,也為下階段兩國高層交往積累了條件。我們都認為當前中美關系處在關鍵時期,保持這樣的經常性溝通是必要的,也是有益的。
在會晤中,中方著重指出,美方的對華認知存在嚴重誤判,致使美國的中國觀、利益觀、競爭觀都出現了明顯偏差,由此制定的對華政策自然也偏離了正確軌道。美方不應僅從大國競爭的視角看待中美關系,不能只用零和博弈的思維處理中美事務。美方應立即停止在涉台、涉疆、涉港、涉海等問題上幹涉中國內政、損害中國利益。中方主動向美方打出“四份清單”,三份是分別要求美方消除兩國關系中的負面因素,一份旨在探索推進兩國互利合作,這體現了中方的原則性和建設性。中方還提出探討中美在亞太地區如何良性互動,設立共同遵守的規則。雙方并就推進聯合工作組商談解決各自關切、便利兩國外交領事人員履職、重啓人文議題交流磋商等達成具體共識,同意在氣變、公共衛生等領域開展合作。
中美關系要走出困局,根本遵循是認真落實兩國元首達成的重要共識,遵照相互尊重、和平共處、避免對抗、合作共贏的精神,探討確立雙方的行動指南。拜登總統多次重申“四不一無意”承諾,這次布林肯國務卿也作出進一步積極表態。關鍵是要言而有信、言行一致。美方應消除“威脅膨脹”的戰略焦慮,摒棄“你輸我贏”的慣性思維,拒絕“政治正確”的無端綁架,停止一系列破壞中美關系和地區戰略穩定的錯誤做法,同中方一道有效管控矛盾分歧,首先在亞太地區踐行和平共處,實現良性互動。<nextpage>
七、東亞合作面臨新的挑戰。請問中方為何在此時強調弘揚“開放的區域主義”?
答:開放的區域主義是亞太各國普遍認可的理念。中國和東盟是這一理念的倡導者,也是踐行者。去年,習近平主席在中國—東盟建立對話關系30周年紀念峰會上總結雙方關系發展的四大經驗,其中之一就是“包容互鑒,共建開放的區域主義”。長期以來,中國和東盟同地區國家一道,秉持開放的區域主義,以自由貿易推動地區經濟一體化,以平等協商深化區域和次區域合作,以開放心態建構朋友圈和夥伴網,推動亞洲成為發展的高地、合作的熱土,可以說,開放的區域主義是亞太合作發展的源頭活水、和平穩定的重要保障。
當今世界并不太平,某些國家想的并不是如何攜手應對,而是重拾舊式冷戰思維,重啓封閉集團政治,忙著構築排他“小圈子”,鼓吹各種“脫鈎”“斷鏈”,地區和平穩定局面因而受到嚴峻挑戰。開放還是封閉,合作還是對抗,團結還是分裂,進步還是倒退,成為擺在地區各國面前的重大課題。
中方認為,應該秉持和平、發展、自主、包容的理念,堅持和踐行開放的區域主義,從亞洲的文明和實踐中汲取經驗智慧,并賦予新的時代內涵。一要堅持和平共處的傳統,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二要堅持發展振興的目標,促進經濟發展融合;三要堅持獨立自主的原則,把自己和地區命運把握在自己手中;四要堅持開放包容的精神,反對排斥特定國家,針對特定一方。
開放的區域主義和封閉的集團政治之間存在根本分野,是攸關中國和東盟國家前途命運的歷史抉擇。中國和東盟國家在亞洲大地上共同生存、發展、合作數千年,任何勢力都無法阻止我們邁向共同發展振興。中方將秉持親誠惠容的周邊外交理念,與東盟等地區國家一道,攜手建設和平、安寧、繁榮、美麗、友好家園,共同譜寫地區合作與亞洲複興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