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7月14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導,隨著俄烏衝突持續發酵,俄歐“天然氣大戰”愈演愈烈。根據歐盟委員會此前公布的計畫,歐盟計畫在2027年之前停用俄羅斯天然氣。尋找天然氣替代供應來源,成為歐洲的當務之急。
國際能源署日前發布數據顯示,歐盟6月份從美國進口的液化天然氣首次超過從俄羅斯進口的管道天然氣。在俄羅斯擰緊天然氣“閥門”之際,美國幫助歐盟緩解“氣荒”背後有什麼算計?
尋找替代方案
據路透社報導,當地時間7月11日,俄羅斯向德國輸送天然氣的最大單一管道“北溪1號”開始年度維護工作,預計將因此暫停長達10天的天然氣輸送。不少分析認為,該管道目前是俄羅斯對歐洲主要輸氣管道,此舉將進一步加劇歐洲市場天然氣短缺。還有歐洲官員擔心,俄羅斯方面在維護結束後將繼續關閉管道。
外媒指出,近期正是歐洲各國儲氣過冬的重要時段。然而,俄歐“天然氣大戰”硝煙彌漫,歐洲不得不面臨日益嚴峻的“斷氣”風險。
自俄烏衝突爆發以來,歐盟跟隨美國步伐,對俄實施多輪制裁,並加速擺脫對俄能源供應的依賴。歐盟4月宣布,8月開始停止進口俄羅斯煤炭。6月,歐盟批准對俄實施部分石油禁運。
作為反制措施,俄羅斯與“不友好”國家和地區的“盧布結算令”於4月1日生效。此後,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陸續宣布暫停向波蘭、保加利亞、芬蘭、荷蘭、丹麥等拖欠天然氣款並拒絕以盧布結算的歐洲國家供氣。數據顯示,現階段,俄羅斯對歐盟的天然氣出口僅為一年前的一半。
“為實現‘開源’,歐盟努力尋找能源替代供應方,以解決‘氣荒’之急。卡塔爾等中東國家更傾向於同歐盟簽署長期購銷合同,但這與歐盟的減排目標不符,而美國供應商願意高價供應天然氣現貨。因此,目前美國成為歐盟的主要供氣方。”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副研究員曲兵在接受記者採訪時分析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