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劉燈鐘。(中評社 資料照) |
中評社台中7月8日電(記者 方敬為)針對近來日本與俄羅斯針鋒相對。金門大學海洋與邊境管理學系副教授劉燈鐘接受中評社訪問表示,日本積極配合美國制裁俄國,主要是想藉此換取安保承諾、促進擴軍、邁向正常國家化等目的;俄國近來對日方展開反制,除了常見的軍艦巡弋威懾,並從經濟著手,包括限縮薩哈林2號油氣開發項目等,俄國手段也在加壓。
劉燈鐘認為,日本與俄國彼此交惡,出發點都與國家利益有關,倘若雙方動作持續擴大,甚至尖銳化,恐怕使得東亞區域的安全風險升溫。可以發現,俄國與中國的軍艦近期巡弋日本周邊海域的頻率上升,日前更有3艘俄艦現蹤花蓮外海,海上軍事動作頻頻,擦槍走火的機會就越高。
劉燈鐘,政治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法學博士,現任金門大學海洋與邊境管理學系副教授、中華卓越青工總會會長。研究專長包括中國大陸研究、兩岸關係、“台灣憲政制度”、政黨與選舉、國際治理。
日本與俄羅斯自從俄烏戰爭發生以來,兩國關係持續惡化緊張。劉燈鐘向中評社分析,由於日本是東亞地區最為積極響應西方陣營制裁俄羅斯的國家,這當中主要有以下目的,首先是,藉此爭取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給予日本更進一步的安保承諾。對日本而言,長期有來自中國、俄國、朝鮮的地緣政治壓力,尤其面對崛起的中國洗牌東亞情勢,使日本的危機感更為上升。
所以,劉燈鐘說,日本趁著俄烏戰爭的發展,緊密與美國等西方陣營站隊,就是希望獲取除了美日安保條約之外的保障,先前日相岸田文雄出席北約峰會也是在相同脈絡下的作法,日本希望透過北約組織獲取更進一步的安全保障,以在安保的後盾會更強而有力。最終極的目標當然是促進擴軍、邁向正常國家化,以讓日本在未來國際情勢發展之下能夠持續立足於東亞,因為日本也明白,美國的國力日漸衰退,不能只有依靠美國,需要設法自強。
劉燈鐘認為,日本近來對俄國、中國的強硬態度其來有自,先前俄國對於日本的做法,還沒有太過激烈的回應,但隨著日本舉措不退,俄國也開始在反制作為上加壓。除了透過外交途徑向日方抗議,也在日本、俄國有主權爭議的北方四島先發制人,收縮日方在該區域的捕魚協定,此外,軍艦巡弋等軍事行動頻率也上升,甚至與中國軍艦聯合巡弋擴散威懾範圍。
他提到,俄國日前並增加對日本的經濟打擊面,俄國總統普京6月30日簽署了一項總統命令,打算將俄羅斯遠東液化天然氣 (LNG) 和石油開發項目“薩哈林2號”的業務轉移給一家俄羅斯新公司,其實就是變相將薩哈林2號國有化,否決原定日俄共同開發的計畫,這對日本取得廉價能源期貨而言,無疑是一大打擊。
俄國為何也開始對日本採取尖銳姿態?劉燈鐘解釋,俄國目前主要是應對來自歐陸的西方陣營制裁壓力,可是隨著戰爭持續,歐洲的經濟受損,歐洲諸國對俄國的制裁乃至於對烏克蘭聲援的力道都出現疲態,可是日本作為在東亞區域對俄強硬的代表,絲毫沒有放鬆跡象,這對俄國而言猶如芒刺在背,俄方不希望陷入東西雙面作戰的處境,因此必須採取反制作為來化解困境。
綜上所述,劉燈鐘認為,日俄交鋒都是出自於彼此的國家利益考量,從國際關係的角度來看,國家利益往往是不可退讓的,因此他研判,日本與俄國的交惡態勢只會越來越升級,倘若雙方動作持續擴大,甚至尖銳化,恐怕使得東亞區域的安全風險升溫,這是未來需要注意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