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數字藏品不能異化為金融產品
http://www.CRNTT.tw   2022-06-04 16:29:28
  中評社北京6月4日電/據中國經濟網報導,當新興事物出現在公眾視野中時,它映射在不同人心目中的形象往往截然不同。元宇宙是這樣,與元宇宙高度綁定的數字藏品也是這樣。在數字藏品身上,有人看到的是文化藝術,有人看到的是暴富機會,有人看到的是金融騙局……

  數字藏品,是國內對於NFT(非同質化代幣)的本土化稱呼。無論是圖片、音樂、視頻,還是其他數字信息,都可以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加密,從而成為數字藏品,在鏈上具有獨一無二的標識和所有權信息,並且不可分割。簡單來說,數字藏品相當於在區塊鏈上擁有一張虛擬身份證。在元宇宙中收藏一件數字藏品,就像在現實世界中收藏一件真實藏品一樣,可將其作為資產進行展示,並體現出收藏者的“品味”乃至“身份”。

  在國際上,去年開始大熱的NFT,多通過以太坊等公鏈發行並確權,與虛擬貨幣直接或間接掛鈎,因而被當成一種具備唯一性的數字代幣,擁有明確的金融屬性。而在國內,虛擬貨幣已被監管部門禁止交易,數字藏品主要依托國內各平台旗下的聯盟鏈以及私有鏈發行,並且目前多數主流平台都禁止二次轉售,祗有轉贈功能,因此從表面上看,去除了代幣功能的數字藏品,更多聚焦於文化消費領域,其金融屬性也被大幅弱化。但實際情況卻不容樂觀。

  今年3月,佳士得拍賣行拍賣的一幅NFT電子圖片,以6930萬美元成交。這也讓國內一眾投資者對數字藏品熱情高漲。雖然多數主流平台禁止交易,但因為可以轉贈,一些人仍然從中看到了炒作機會。在二手交易市場和聊天群裡,數字藏品私下交易現象頻發,資金安全缺乏有效保障。同時,一些小平台不僅支持二次交易,甚至還就漲跌幅、交易時間、支付貨幣等進行“規定”,數字藏品在這裡儼然成了不受監管的金融證券產品。這種現象,已經對金融穩定構成了實實在在的威脅。

  太陽底下沒有新鮮事。“擊鼓傳花”的遊戲也在數字藏品炒作中不斷上演著。一些數字藏品在被炒出天價後,因無人繼續接力而成為泡沫資產,讓最後的“接盤俠”欲哭無淚。要命的還有平台“跑路”的風險。目前國內數字藏品上鏈類型主要是聯盟鏈和私有鏈,這意味著,一旦平台關停或者公司倒閉,存在“鏈”上的數字藏品就將面臨丟失風險,一切“歸零”。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