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6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世界夜景衛星圖上,粵港澳大灣區燈光璀璨,熠熠生輝。這個包括香港、澳門及珠三角9市的灣區,總面積5.6萬平方公里,人口8000多萬,是我國開放程度最高、經濟活力最強的區域之一。
“積極作為深入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是新時代推動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的新舉措,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
從協議規劃到藍圖鋪展,再到生動現實……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正式啟動建設近5年來,粵港澳大灣區經濟總量增長約2.4萬億元,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粵港澳合作更加深入,三地民眾獲得感更加充實,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建設邁出堅實步伐。
基礎設施“硬聯通”,覆蓋11個城市的“立體交通網”越織越密,“1小時生活圈”基本形成——
伶仃洋上,一橋飛架香港、澳門、珠海三地,如同一條海上巨龍。港珠澳大橋的出現,讓港澳正式接入國家高速公路網,打通了整個粵港澳大灣區的道路交通網。
以南沙為圓心,粵港澳大灣區的“立體交通網”越織越密、越聯越通:幹線鐵路、城際鐵路、城市軌道交通、有軌電車“四網融合”,大灣區鐵路運營里程近2500公里,“軌道上的大灣區”加速駛來;高速路網跨江達海,大灣區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4972公里,路網密度達到9.1公里/百平方公里,在國內外主要城市群中位居前列……廣佛、深港、珠澳三極之間,1小時左右即能通達。
“新橫琴口岸開通後,從澳門開車到橫琴的公司,只需要不到半個小時。”先皓科技創始人、在橫琴創業的澳門青年蔡淵博說。如今,三地口岸通關效率大幅提升,“一站式通關”“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等便利通關模式,讓2/3的出入境旅客通過自助方式通關,基本實現排隊不超過30分鐘。
規則機制“軟聯通”,積極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規三地”,變“制度之異”為“制度之利”——
“我一直希望能進行內地人民幣產品投資,‘跨境理財通’讓我切實體驗到大灣區金融互通的便利。”2021年10月19日,香港居民鄺女士在工商銀行南沙分行幫助下,聯繫到家附近的工銀亞洲鰂魚湧分行,成為“跨境理財通”業務的首位客戶。
從“深港通”到債券“南向通”,再到“跨境理財通”,從港澳建築工程和專業人士跨境執業到商事登記跨境通辦,再到首批“灣區標準”清單涵蓋食品等23個領域70項標準……粵港澳積極探索“一事三地、一策三地、一規三地”,規則機制“軟聯通”向縱深推進,“制度之異”正變為“制度之利”。
整個大灣區在一點一滴積累量變:港澳研發機構在廣東可以享受與內地機構同等待遇,廣東財政的科研資金可以跨境直接撥付港澳機構使用,大型科研設備可以24小時預約“即報即放、到廠檢驗”通關……一項項體制機制障礙被破除,創新要素跨境流動更加暢通,粵港澳三地正從合作邁向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