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友鈷業有關負責人介紹,近年來,公司打造了“城市智慧能源互聯網梯次利用”服務模型,積極推進物聯網、智慧城市、新能源儲能等領域的梯次鋰電池應用,包括5G無人物流車、外賣或快遞電動車、城市環衛電動車、通信備電產品、冷庫備電、數據庫備電、儲充一體化等應用場景,已在北京、上海、深圳、廣州等60多個城市運營。
電池標準、成本等難題有待突破
“2020年,公司採購梯次電池的含稅價格為0.4元/瓦時,而同期採購全新鋰電池的含稅價格為0.5元/瓦時左右,新舊電池的價差並不明顯。”一位電池梯次利用企業的負責人告訴記者。
“前年,回收廢舊動力電池平均市場價格超過0.2元/瓦時,回收後的檢測、加工、運輸等費用平均成本為0.18元/瓦時,這麼一來,企業很難賺到錢。”另一位電池梯次利用企業負責人透露,去年以來,鋰電池大幅漲價,廢舊動力電池價格也水漲船高,不過,新舊電池的價差被拉大了。“這讓不少梯次利用企業看到了機會。”
“不管市場供需關係如何變化,梯次利用的最大價值都是低成本。”劉國鋒說,只有以較低的成本獲得較高的性能,從而在某些應用場景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才會有更多企業選擇使用梯次電池,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產業鏈才能暢通。
劉國鋒認為,作為應用企業,低成本不僅要求一次性採購成本有競爭力,還要具備較低的維護成本。“這對梯次利用全產業鏈提出了很高的要求。”他解釋,為了讓梯次電池更有市場競爭力,動力電池生產企業和整車企業,應在研發設計階段就主動統一標準,力爭做到電池包結構設計、組裝工藝的通用,方便梯次利用企業進行低成本的自動化拆解、材料分選和檢測重組。能否有效控制拆解、測試、分組、成組、電池管理等各環節工藝及物料成本,將系統成本控制在新電池成本的20%—30%,是梯次利用商業模式成功與否的前提。
當前,在廢舊電池總量尚未達到預期、規模效益很難達成的情況下,工信部遴選發布的3批共計45家“白名單”企業,在成本控制方面依然存在較大難度。
“我去看過廣州附近的幾家廢舊電池拆解企業,它們位置偏僻、廠房簡陋、人工操作、污染嚴重。最讓人擔心的是,收購來的動力電池包,經手工拆解成模組後,只需簡單測試一下性能,就會揀選組裝成不同規格的梯次電池。”一家廢舊電池回收廠負責人不無擔憂地說,一些操作不規範的企業,生產成本低,可以在市場上高價回收廢舊動力電池,給規範企業帶來了較大成本負擔。
河北中化鋰電科技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建議,相關部門如能幫助廢舊電池公司和“白名單”企業直接對接,減少中間環節,將會推動廢舊動力電池回收利用更加合法、合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