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國有經濟創新力與控制力和影響力關係的理論分析。
根據早期國家統計局課題組的界定,國有經濟控制力是指國有經濟對國民經濟的調節能力和保障能力。調節能力是指國有經濟通過對支柱產業的支持,促進國民經濟整體平穩較快增長的能力;保障能力是指國有經濟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的能力。國有經濟控制力既體現在數量上,也體現在質量上。這就要求國有經濟在“量”上要在國民經濟中占一定比例,同時從“質”上要有合理的產業布局,用有限的資源牢牢地控制關係國民經濟命脈的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
鑒於此,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可界定為國有經濟對關係國家經濟命脈、國家安全的關鍵領域和重要行業、重點基礎設施的控制,例如軍工、電力等行業,控制力的基礎是所有權和經營權;而相對地,國有經濟的影響力則強調國有經濟對整個國民經濟發展所有領域和所有行業的主導和引領作用,無論是否是關鍵領域或重點行業,而影響力的主要實現形式是混合所有制形式和品牌效應。需要注意的是,無論是國有經濟在關鍵領域和重點行業的控制力,還是在其他行業的影響力,國有經濟和國有企業的創新力都是基礎。國有經濟和國有企業只有切實提升自身創新力,掌握核心關鍵技術,才能保障我國經濟安全可持續發展。從國有經濟創新力的視角出發,新時代國有企業的控制力不僅僅是市場占有率和資產占比,而更應強調在關鍵領域和重點行業的核心技術掌握能力。在國際競爭日益激勵的新時代,國有經濟和國有企業的控制力超越原有的市場份額和絕對比重的視角,更多地強調國有企業或國有經濟是否掌握核心關鍵技術,一方面為整體國有經濟發展提供基礎,另一方面也能夠解決我國企業參與國際競爭中在核心零部件和核心技術上的“卡脖子”問題。事實上,有些學者早就提出,國有經濟的主導作用應當體現在先導作用上。國有經濟應當在產業升級、結構調整、技術改造、推廣運用新技術、先進管理經驗等方面發揮先導作用。
總之,國有經濟的控制力和影響力是基於國有經濟在整個經濟系統中占據一定的市場份額,但是並不限於此。隨著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提出以及國際國內發展形勢的變化,國有經濟的控制力應當對創新尤其是科技創新領域賦予更大的比重,國有經濟的市場份額和創新力尤其是關鍵技術的掌握共同構成新時代國有經濟的控制力。而且,國有經濟的市場份額和創新具有互補關係,當國有經濟的創新力得到提升,或掌握產業鏈的關鍵環節、關鍵技術時,國有經濟的市場份額降低並不意味著國有經濟的控制力減弱。
國有經濟的創新力是提高企業抗風險能力的根本途徑。長期看,企業進行持續的研發創新活動,成功後可以積累很多創新成果,並轉化為新產品或新模型,為企業提供高額的回報和充足的現金流。同時,創新成果具有一定時間的獨占性,成為企業經營活動的重要支柱,也是應對外部衝擊的重要手段。
如何增強國有經濟創新力
國有經濟的“五力”目標體現了新時代國有經濟的使命和功能定位,而創新力是“五力”目標體系中的關鍵環節。當前我國國有經濟的“五力”還需要提高,尤其是國有經濟的控制力方面。需要注意的是,未來提升國有經濟的控制力更應依賴於創新力的提升,尤其是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創新能力。近年來,隨著國際國內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增加,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國有經濟的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提升面臨更大的考驗,而國有經濟改革應當更加注重創新力的提升。
如何增強國有經濟的創新力?第一,發揮國有經濟創新比較優勢,重點解決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的關鍵技術。相對來說,國有企業在重要行業和關鍵領域具有較強的創新人才和技術儲備優勢,國有經濟應當發揮這種比較優勢,解決產業鏈、供應鏈中的“卡脖子”技術,保證我國經濟平穩安全發展。第二,增強競爭機制的作用,激發國有經濟創新的內在動力。整體上,國有經濟擁有堅實的創新基礎,知識積累和研發人員都充足,問題是如何調動和激活研發人員的積極性。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就是要充分利用好競爭機制的作用,提升國有經濟和國有企業創新的內在動力。企業間的競爭機制可以提高單個企業創新動力,而企業內的競爭機制可以提高各個部門的創新動力和創新效率。第三,完善國有經濟創新的激勵機制,建立符合創新規律的考核機制。由於創新活動本身具有長期性、不確定性的特征,創新投入和產出可能無法短期內變現為企業效益或競爭力,而且創新失敗甚至可能損害企業。因此,國有經濟發展評價和考核等需要將這些因素考慮進去,做適當的調整,讓國有經濟和國有企業敢於創新、積極創新。
來源:經濟參考報 作者:歐陽耀福(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李鵬(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