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5月2日電/據光明日報報道, 一個國家如何對待弱勢群體,體現了這個國家真正的人權保障水平。移民由於其外國人身份以及缺少社會幫助網絡,往往更加脆弱。而移民中的難民,尤其是婦女兒童,母國的危險處境使其沒有退路,更是其中最弱勢的群體。美國經常以民主和人權捍衛者自居,對“美國夢”津津樂道,每年發布《國別人權報告》,站在道德高地對其他國家的人權狀況指指點點,卻對自身的諸多人權問題視而不見,而移民與難民權利被嚴重侵犯就是美國糟糕的人權狀況的縮影。
難民保護口惠而實不至
烏克蘭難民的境遇就是最新例證。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一邊不斷向烏克蘭輸送武器,為衝突持續推波助瀾,一邊給烏克蘭“畫大餅”,信誓旦旦地承諾要接收10萬烏克蘭難民。但當幾千名烏克蘭難民經過千難萬險、穿過美墨邊境進入美國後,美國在3月份卻只接受了12人的難民申請。迄今,俄烏衝突已經導致超過400萬烏克蘭人流離失所,美國的公開承諾與烏克蘭難民實際人數相比簡直就是杯水車薪,然而即便是這樣的承諾美國也做不到。
拜登政府無視國際難民法和國際人權法的規定,拒絕為烏克蘭難民提供符合國際法要求的人權保障,反而提出所謂的“人道主義假釋”方案,給烏克蘭難民設置了一系列附加條件。例如必須在2022年2月11日之前居住在烏克蘭,有一位擔保人(包括家人或機構),接種完疫苗並符合其他公共衛生條件,通過嚴苛的生物識別和履歷審查以及安全調查。對於大部分在美墨邊境的烏克蘭難民來說,這些條件都是不可能滿足的要求,結果就是他們還沒開始申請就已經被遣返,其尋求安全與富足的“美國夢”也隨之破碎。即便是能夠通過這些層層審查的烏克蘭難民,其可以在美國居住的時間也被限制在兩年。
美國的這些做法前後矛盾,置難民的生命安全於不顧,也完全不符合國際難民法的“不推回”原則,即不能遣返避難申請者,必須就地安置或者將其轉送至安全的第三方。在一次例行記者會上,美國國務院發言人表示希望烏克蘭難民留在他們周邊的國家,直接暴露了美國不願接受烏克蘭難民、口是心非的虛偽面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