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提出到2025年,糧食全產業鏈各環節節糧減損舉措更加硬化、實化、細化,推動節糧減損取得更加明顯成效,節糧減損制度體系、標準體系和監測體系基本建立,常態長效治理機制基本健全。
中央農辦負責人指出,方案聚焦全鏈條多環節開展節糧減損行動,相當於增加了“無形良田”,為進一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開辟了重要途徑。
在全國各地,運用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加強集約、可持續、低碳的現代化糧食產後服務體系建設,已成為新農人節糧減損的聚力方向。
在中儲糧濟南直屬庫,矗立著一個個體積龐大的糧倉。人們即便不進入糧倉,通過高清攝像頭,也能清晰看到糧倉中的顆顆麥粒。中儲糧山東分公司倉儲管理處副處長安西友介紹,糧倉自帶“中央空調”,還有智能通風等綠色儲糧技術。糧倉平均溫度常年保持在15攝氏度及以下,實現低溫儲糧,有效延緩糧食品質變化。
在黑龍江的不少地方,機收減損技術培訓班相繼開辦,由專家普及農機減損常識。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七星分公司種植戶陸向導說,去年秋天參加培訓後,他嚴格按照品種特性選擇合適機型、按水稻田間長勢確定機收方法,大大減少了機收糧食損失。
“大胃王”涼涼,“光盤行動”如何進行到底?
遏制消費環節“舌尖上的浪費”,是節約糧食的關鍵一環。2021年,我國“重拳”遏制食品浪費。隨著《中華人民共和國反食品浪費法》等一系列新規出台,反食品浪費有法可依。
“我們這代人是挨過餓的,看到浪費食物真是痛心。”從1988年開始做餐飲的北京馬凱餐廳第四代技藝傳承人呂永傑說:“不是你花錢消費了,你就可以隨便浪費食物。從法律層面進行約束能讓公眾更加重視節約,促進遏制餐飲浪費工作提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