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蛟龍”號載人深潛器與母船“向陽紅09”科學考察船。(來源:新華社) |
中評社北京4月14日電/據人民日報海外版報道,4月10日下午,習近平總書記在海南省三亞市先後考察了崖州灣種子實驗室、中國海洋大學三亞海洋研究院,了解海南支持種業創新、發展海洋科技等情況。
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八次集體學習時,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建設海洋強國必須大力發展海洋高新技術,“著力推動海洋科技向創新引領型轉變”。在全國科技創新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深海蘊藏著地球上遠未認知和開發的寶藏,但要得到這些寶藏,就必須在深海進入、深海探測、深海開發方面掌握關鍵技術。”這些論述為我們推進海洋科技創新等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
中國深海科技處於發展黃金期
中國海洋科技起步較晚,但發展迅速。近些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海洋科技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尤其在深海科技領域,實現一個又一個重大突破,不斷向深藍挺進。
這些重大突破具體來說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國家重點研發計畫“深海關鍵技術與裝備”重點專項順利啟動實施;7000米級載人深潛器“蛟龍”號圓滿完成海試任務,又經歷了長達5年、8萬海里的試驗性應用航次歷程後,順利進入業務化運行階段;自主研製的4500米載人深潛器“深海勇士”號國產化率達到95%;萬米級載人深潛器“奮鬥者”號成功挑戰全球海洋最深處,坐底深度10909米,實現了“全海深”夢想。“潛龍”“海龍”“海燕”等系列無人潛器,4000米深海拖曳勘探系統等一大批深海觀測、探測裝備研製試驗取得突破;深海空間站重大工程開展論證設計;自主研發的深冰芯鑽機完成了南極大陸冰蓋海拔最高點的多次鑽探。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中國的深海探索從太平洋世界最深處馬里亞納海溝推進到南北兩極地區;在南海,通過30多個單位多年的通力合作,我們完成了規模空前的“南海深部計畫”,贏得了科學探測南海的主導權,使其正在成為世界邊緣海研究的典範。
可以說,中國的海洋事業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興旺發達,深海科技從來沒有像現在這樣得到全國上下的共同關心支持。中國海洋事業和深海科技正處在發展的黃金期。
藍色科技促進海洋資源開發
宇宙中有難為人所知的暗物質、暗能量。地球表面其實也有類似的情況,這就是面積遼闊的深海。海洋洋面200米以下是永恒的黑暗,長期以來絕大部分是人類認識的盲區,既留下了諸如“泥牛入海無消息”這樣具有“不可知論色彩”的民間俗語,也導致了諸如“海底不漏”等很多錯誤的認知。隨著科學考察的深入,人們對海底的認識增加了,比如,了解到海底是“有東西下去,也有東西上來”,既是終點,也是起點。
“黑暗食物鏈”“深部生物圈”的科學發現,揭開了深海黑暗世界的一層神秘面紗。雖然科學界對於深海海底來自地球內部核裂變產生能量的過程十分陌生,更不清楚這類過程在人類社會裡的應用前景,但是,對深海的探索還是逐漸開闊了人類的視野,不斷改變著我們對海洋的認知,也逐步增強了開發利用海洋資源的能力。
深海的生物資源具有特殊重要的價值。通過發展海洋漁業,我們不僅可以從深海獲得豐富的蛋白質,而且可以獲得寶貴的基因資源。深海生物尤其是微生物有著各種各樣的“特殊功能”,比如,有的能適應高溫高壓,有的有著尺度驚人的長壽能力。提供這些特殊功能的基因無疑是無價之寶,有望在增進人類福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