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4日電/據人民日報報道,當前,上海本輪疫情仍在高位運行。作為特大城市,上海人口密度大,人流、物流頻繁,實現“動態清零”任務繁重。如何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盡快實現社會面“動態清零”?如何做好確診病例救治和無症狀感染者隔離觀察?4月11日在上海召開的專家座談會上,一些醫療衛生專家建言獻策。
完善篩查措施,做好重點區域、重點人群防控
“奧密克戎變異株傳播速度非常快,同時具有很高隱匿性,一旦發現感染者,往往呈現家庭聚集、單位聚集,並快速擴散。”上海市防控辦疾控組副組長陳昕認為,“篩透、拔清、控住”是當前疫情防控的關鍵。應結合疫情流行水平、區域地理、人口特征等因素,動態優化“抗原+核酸”組合式篩查策略,提高發現感染者的時效性。
提升核酸檢測篩查效率。中國疾控中心傳染病所研究員盧珊建議,在採取現有核酸檢測篩查策略的基礎上,進一步突出重點。比如,本地醫療機構、疾控部門、第三方檢測機構的精銳力量重點保障疫情較重的區域。對於城中村、大型企業和建築工地等聚集疫情規模較大的點位,採用“2次抗原+1次核酸檢測”策略,開展快速篩查。
“針對老舊小區、農村出租民宅等點位,各街道、鄉鎮要分類細化摸排,落實責任,加大管控力度。”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專家組成員、復旦大學上海醫學院副院長吳凡說,對每日感染人數持續高位或仍在上升的小區、企業等,組織專業力量深入分析封控以來每日新增感染人數持續增加的原因,包括感染者聚集特征、可能的傳播途徑、防控措施落實情況等。實行三區分類管理後,對疫情出現下降的區域,適當減少篩查頻次,節約篩查力量;對疫情仍處於高位的區域,增加篩查力量,提高對陽性人員發現和轉運的速度。
加強集中用工單位和城郊行政村疫情防控管理。上海市疾控中心黨委書記袁政安認為,當前,上海市出現了集中用工單位、城郊行政村聚集性疫情增多的趨勢。要壓實集中用工單位主體責任,強化城郊行政村封控管理。
切實提高老年人新冠病毒疫苗接種率。目前上海市疫苗總體接種率很高,但60至69歲老人疫苗兩針接種率為78%,70至79歲為61%,80歲以上僅為15%。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研究員劉玨認為,老年人群是奧密克戎變異株感染後重症、死亡的高風險人群。應加快老年人群疫苗接種工作力度,還要統籌老年感染者救治工作,在發現、轉運、隔離、救治、健康監測等各環節予以優先,建立專門工作機制,盡可能減少重症、死亡。
盤活定點醫院資源,對感染者進行分類救治
中國工程院院士、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院長寧光分析,奧密克戎變異株致病性較低,重型和危重型比例低,但病毒陽性合併基礎疾病患者比例較高,而基礎疾病可能出現加重甚至致死。他建議,對無症狀感染者、輕症病例、基礎疾病感染者、基礎重症感染者和重症病例進行分類救治。對於定點醫院來說,康復者應盡快出院、到社區進行居家健康觀察,部分無基礎疾病的病例可以轉到方艙醫院,以便盤活定點醫院資源。
充分利用定點醫院的優質醫療資源。寧光介紹,瑞金醫院北部院區成立專家救治小組和專家咨詢組,建立每天定期會診制度。同時,將高年資和高水平醫護力量派往一線,成立專科小組,以便更好治療感染者的基礎疾病。建議各定點醫院充分利用自身優質醫療資源,開設專科病房,提升收治能力。定點醫院的平台學科也要充分開放,例如麻醉、血庫、檢驗科、藥房等。此外,盡快恢復對ICU重症、血透、妊娠等特殊需求感染者的救治。
提升重症患者救治能力。寧光認為,未來可能會有更多重症患者需入住重症監護室,因此有必要增加定點醫院重症監護室床位數量,並適當將非定點醫院的重症監護室有序開放。同時,增加重症監護室醫生和護士數量,加強培訓和指導。此外,建立重症患者篩查制度,對風險人群及早監測,一旦轉重,立即轉入重症監護室進行專業化評估、診斷和治療。
加強隔離病房和方艙醫院的救治力量。寧光建議,專家應深入臨床一線,進入隔離病房,對疑難複雜的病例進行查房、會診。隔離病房和方艙醫院要配備心理醫生、臨床藥師和中醫師,建立醫療、護理、院感、保障和行政每日聯合交班制度,制定每日清單制度,提高救治效率。
“醫療機構要維持最低且必需的群眾看病需求,但應該避免感染者帶來的院內感染。”寧光說,醫療機構必須嚴格執行分區管理,門診、急診、住院部各自分開,獨立運行;每棟樓宇相對獨立,人員不流動;每個病區相對封閉,減少不必要流動;公共平台區域相對獨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