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冬奧會場館在賽後向社會開放,滿足大眾多層次、多樣化的冰雪運動需求,是冬奧遺產助力全民健身的重要途徑。據了解,北京冬奧會競賽場館將陸續對公眾開放,為大眾參與冰雪運動提供硬件和技術支撐。
國家游泳中心總經理楊奇勇說,位於“冰立方”南廣場地下空間的群眾冰上健身和普及冰壺運動的冰上運動中心將面向社會營業,滿足冰雪愛好者的運動需求,場館預計未來每年可接待冰上運動愛好者超10萬人次,並將成為向青少年推廣冰上運動的重要載體。
北京冬奧組委規劃建設部部長劉玉民表示,北京冬奧會帶動中國冰雪產業和冰雪運動的發展不是一個短期行為,而是一個長期規劃。“各項支持冰雪運動發展的政策,不會隨著冬奧會的結束而停止,而是會越來越好。”
描繪區域發展新畫卷
北京冬奧會、冬殘奧會的成功不僅在於賽事的成功,更在於通過申辦、籌辦,為經濟社會發展帶來深遠的積極影響。用好冬奧遺產,關鍵是貫徹新發展理念,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取得新進展。
近日,國家速滑館“冰絲帶”舉行了建設者及家屬開放日。目前,這一歷時5年建成的冬奧場館正在籌備開業,計畫在“五一”前向公眾開放。作為北京冬奧會唯一新建的冰上場館,“冰絲帶”創造了諸多“第一”——建成了全世界最大的索網結構體育場館;冬奧歷史上首次實現二氧化碳跨臨界直冷制冰技術的應用;冬奧會賽時13次刷新奧運紀錄和世界紀錄,創造平原冰場新突破……
北京冬奧會期間,節能減排、充滿智慧的冬奧場館,展現了中國堅持生態優先、綠色低碳發展的決心;諸多先進技術和“黑科技”在賽場內外的應用,展現了中國創新發展的巨大潛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