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製造業有序轉移與區域協調發展
http://www.CRNTT.tw   2022-04-13 09:19:19
  中評社北京4月13日電/工信部等十部門聯合發布的《關於促進製造業有序轉移的指導意見》提出了製造業有序轉移與承接的原則、重點和要求。

  廣州日報發表廣東省社科院教授王珺文章認為,落實好這個《指導意見》,需要深刻認識其背景、特點以及廣州在這個過程中需處理好的幾個關係。

  製造業有序轉移的發展背景

  文章分析,這個背景可從三個方面來理解。從理論背景看,地區間的發展變化主要是通過資源流動連接起來的。一般來說,勞動力從低收入地區流向相對高收入地區,產業資本從相對高成本地區流向相對低成本地區。然而,這兩種資源對區域協調發展的作用完全不同。前者有利於提高勞動力邊際生產率、勞動力資源利用率和工資水平;而對勞動力流出地,其對工業發展帶動有限。比如說,流出去的多數是當地較高素質的青壯年勞動力,這樣的群體大量外出打工影響到產業資本的流入。而以製造業轉移為重點的產業資本流入則會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因為在一個地區內生能力有限的情況下,引導製造業等產業資本流入,不僅增大當地經濟規模,也創造更多就業機會,從而提高人均收入水平,如果流入當地的產業資本勢頭不減。不僅當地勞動力流出動力會減弱,甚至一些外出的勞動力也可能回流。

  從歷史背景看,發展初期,勞動力流出一般是先於製造業等產業資本流入的。一方面,勞動者流動只需要考慮流入地與本地間的預期收入水平差距,而作為產業主體的企業遷移所考慮的因素就複雜得多,如地理區位、交通條件、營商環境、產業基礎、要素匹配和資源禀賦等。另一方面,大多數地區都是製造業承接地,許多中心城市也是集聚效應遠遠大於擴散效應。隨著經濟發展,一些地區因集聚而使其人口密度和經濟密度迅速增大,因而該地區土地、勞動力等價格與周邊地區差距拉大。於是,該地區的一些占地較多、附加值偏低的企業會率先外遷。如果這樣的地區在發展中不斷增加,可轉移的環境與條件也不斷改善,製造業轉移就變得越來越普遍。所以,它是經濟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中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後,已進入這個階段。

  從實踐過程看,改革開放以來中國東中西部發展差距經歷了先拉大後縮小的過程。珠三角和粵東西北地區間的發展差距變化是一個縮影。數據顯示,40多年來兩者的人均GDP之比也有一個從拉大到縮小的過程,拐點是在2005年。這一年兩地間人均GDP之比達到4.05,隨後不斷縮小,2021年降至2.59。之所以出現這種變化,是因為2005年前,粵東西北地區主要是勞動力流出,而缺少產業資本流入。此後,廣東省加大了基礎設施投入和重大項目投資,產業資本開始流向粵東西北地區。全球金融危機對珠三角產業“騰籠換鳥”的倒逼加速了陶瓷、皮革、制鞋、紡織和家具等行業跨地區轉移。“十三五”以來,在“一核一帶一區”政策引領下,通過加大財政支持、深化對口幫扶、改善運輸條件、優化產業布局和發展特色產業等有效舉措,流入粵東西北地區產業項目進一步增多,區域協調發展進程不斷提速。

  當前製造業轉移的主要特點

  文章表示,當前的製造業轉移主要有三個特點,首先,製造業轉移是企業將研發、生產與營銷等業務跨地區分布的一部分。比如說,將生產環節放到土地成本較低的地區,而將研發、營銷或總部放到核心城市,通過跨地區分布,使企業獲得不同地區的多種優勢。調研中發現,不僅珠三角核心城市的企業將研發與營銷留在本地、生產製造環節向外轉移,而且粵東西北地區許多有能力的企業也把研發中心紛紛設立在核心城市,把當地作為生產基地。這種現象兩年前在粵東西北等地還是鳳毛麟角,今年卻已變得十分普遍了。可見,這兩個方面都是企業根據各地區優勢進行功能再配置的過程。

  其次,製造業轉移不是簡單的工廠搬遷,更不是傳統、落後產能的轉移,而是技術設備的改造與更新過程。一方面,因為承接地對流入的產業項目在生態環保與技術標準等方面都制定和實施了與製造業輸出地一樣的嚴格要求,明確了哪些項目不引進的負面清單。另一方面,許多企業恰好利用製造生產環節的轉移機會,圍繞著數字化與綠色化,使用新技術、安裝新設備和新生產線,推進數字化轉型與綠色低碳發展。這類似於一個“小康家庭”搬新房子,它並不是將用過的老屋家具都原封不動地搬過去,而是個性化地定制諸多適合新房子的新家具。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