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二戰後崛起以來,美國軍工複合體對美國政治、經濟、社會及對外關係等諸多領域有著關鍵性、甚至決定性影響,尤其對美國開展海外軍事活動的相關決策有著極強的話語權。俄烏衝突爆發後,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向烏克蘭提供大量武器裝備,美國軍工複合體獲取巨額利潤,大企業、大財團、承包商、金融界及華盛頓政客都能從中分一杯羹。按照美國軍工複合體的行事邏輯,烏克蘭不過是展示、推銷美國先進武器的一扇“橱窗”,俄烏衝突正是其“打廣告”的“絕佳時機”。
龔婷:美國軍工複合體是頻繁製造對外戰爭的利益集團,也是美國對外政策中“假想敵”思維和好戰偏好的“驅動器”之一。其內部形成了一種類“鐵三角”關係,一些負責捏造“假想敵”、渲染外部威脅和“拱火”戰爭態勢,另一些負責發動戰爭,還有一些則負責承接訂單、製造並出口武器。在這個過程中,美國軍費不斷增長,長期居於全球首位並遠超其他國家,政治獻金不斷流向鼓噪戰爭威脅的政客和機構,承包商則獲得了源源不斷的訂單,最終這幾方都賺得盆滿鉢滿。美國長期是世界最大武器出口國。在俄烏衝突中,歐洲國家大幅增加戰鬥機等武器進口,主要來源方就是美國。
趙海:美國軍工複合體的屬性決定了它需要敵人,希望世界上衝突增多。過去20年,美國軍工複合體從所謂“反恐戰爭”中撈取了大量利益。如今,它正推動美國外交政策向參與大國博弈和競爭方向轉變,並大肆渲染外部威脅,以說服國會和民眾同意連年增加軍事支出。
俄烏衝突爆發後,美國借地區緊張局勢加大力度向歐洲及亞太盟友渲染“俄羅斯威脅論”和“中國威脅論”,誘使這些國家緊隨美國外交政策,增加本國軍費開支和對美軍備採購,美國軍工複合體則趁機攫取巨額利潤。
但與此同時,美國經濟和社會承受著巨大代價。美國軍工複合體的擴張高度依賴政府外交政策及財政支出的支持,它在美國自身的肌體中被養肥,吸著美國經濟的血發展起來,揮霍著美國納稅人的血汗錢。同時,軍工複合體內部腐敗盛行,單一要價、單一競標、權力尋租等現象十分普遍,政商界利益輸送、錢權交易成為常態。可以說,美國軍工複合體是美國“民主體系”中一個毒瘤,它致力於挑動衝突對抗來實現自身利益最大化,卻給美國和世界帶來了“雙輸”。
美國濫用制裁“大棒”的目的和後果有哪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