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年輕人都去哪了”應該是道思考題
http://www.CRNTT.tw   2022-04-04 09:44:12
  中評社北京4月4日電/“現在的年輕人去哪兒啦?”浙江一家汽車模具企業老板納悶地說,模具屬於“製造業之母”,他們模具生產車間都裝備了數字化機床,年輕人只要潛下心來,扎實學習三五年模具製造和設計技術,一輩子都受用和“吃香”。出人意料的是,他們車間裡以四五十歲的工人為主,很難招到年輕的學徒工。留住工廠車間一線的年輕面孔成為了一道考題。(3月30日《工人日報》)

  “現在的年輕人去哪兒啦?”這是不少企業發出的疑問。調查顯示,尤其是在工廠車間這樣的地方,“年輕的面孔”越來越少,多數是四五十歲的人,有的還是五六十歲的人。

  年輕就是力量,青春就是創造。離開了“年輕的面孔”,不利於企業的發展,不利於企業的進步,更沒有了 “激活一池春水”的源泉。“年輕人都去哪了”答案也很簡單,年輕人都去了更好的崗位,這些崗位包括“輕鬆賺錢的崗位”“尊嚴生活的崗位”“體體面面的崗位”。

  其實,這種現象也是可以理解的。別說是年輕人了,即便是老年人,誰不想找個“更好的崗位”“最好的崗位”?誰不想輕輕鬆鬆賺錢,誰不想體體面面生活?但是,社會的發展不能缺少了“年輕的面孔”,企業的發展更不能少了“年輕的面孔”,我們的所有崗位都需要朝氣蓬勃的力量。由此不難看出,“年輕人都去哪了”不是簡單的問答題,而是一道思考題。

  在浙江台州很多企業都沒有出現“車間難見年輕面孔”的現象。浙江台州的不少企業都有這樣的認知:只有青年員工成長道路越寬廣,企業效能才能越高競爭力越強。浙江台州企業老板們紛紛選送優秀青年員工在職學習,進行學歷與技能“雙提升”,成為一種風尚。這也是賦能製造業、在生產車間留住更多年輕工人的探索之一。據台州開放大學黨委書記王煥斌介紹,該校1.5萬名註冊學生中,除全日制5000名學生外,絕大多數來自當地民營企業,市、校、企業三方正穩步推進“千名工匠”“千名企業家”等培育工程,學員都是中小企業的員工。

  “年輕人都去哪了”不能只是“板起面孔”質疑,“板起面孔”說教,“板起面孔”勸說,而是需要像台州的企業那樣,多給“年輕面孔”做些事情,讓“車間裡的年輕面孔”看到“詩和遠方”。一個方面是,需要在薪酬發放模式上體現最大的勞動價值;一個方面是,在個人升遷上看到春天的希望,而不是“進了車間就出不去了”,而不是“當了工人就一輩子都是工人”。我們需要讓“中國工匠”成為“中國力量”,讓“中國工匠”有更加美好的未來,在經濟上有收獲,在社會上有地方,在成長上有機會。簡單一句話:要厚待“車間裡的工人”。

  留住“年輕面孔”還要告別“板起臉孔”的說教,讓車間裡的“年輕面孔”有更多出人頭地的機會!

  來源:東方網  作者:郭元鵬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