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4月1日電/據人民日報評論,國家發展靠人才,民族振興靠人才。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下大氣力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近年來,山東把做好人才幫扶工作放在對口援青工作重要位置,堅持需求導向、創新形式方法,堅持受援地根據實際提出需求、支援方精准選派人才、雙方高效用好人才,推動人才幫扶工作走深走實,助力當地增強“造血”功能、實現高質量發展。
緊盯需求精准選派。近年來,山東從文旅、農牧、工信等領域選派幹部人才,到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工作,並組織山東的企業家、專家學者赴青開展活動共計36次。特別是針對教育師資力量薄弱的問題,及時調整思路,由教學為主向教學與教研並重轉變,選派14名專家、教研員以及數十名教師到海北工作,協助建立覆蓋全州的教研體系。既立足當地發展重點,又圍繞民生利益關切,把用人需求落在實處,讓人才與崗位相適配,確保人盡其才、才盡其用。
搭建平台匯聚人才。成立“山東援青人才庫”,入庫專家已有230餘名;成立魯青高原生態農牧產業專家工作站,山東200餘名農牧專家通過駐站服務、雲端服務等形式助力海北農牧業發展;創辦“魯青教育論壇”,邀請山東80多名教育專家傳播新理念、交流好做法,海北教師參加活動1000多人次;選派59名醫療人才到海北9家醫療機構支醫,其中有12名產科、兒科專家……一段時間以來,山東在援青過程中,注重聚焦問題、理順重點、拓寬渠道、搭建平台,為當地引入滿足發展需要的專家人才。這提示我們,以平台聚人才,讓人才有施展才華的舞台,才能實現各類人才願意來、留得住、幹得好的目標。
大力培養當地人才。在援青過程中,山東把培養當地人才作為檢驗人才幫扶工作成效的重要標準,建立制度機制,創新形式方法,積極開展“傳幫帶”。在海北創辦“山東援青講堂”,邀請兩地幹部專家傳經送寶,提高幹部隊伍素質能力;開展“名師名醫工作室”創建活動,提升當地醫生的診療水平……近年來,魯、青兩省多地的相關領域專家人才,幹在一起、融在一起,通過以幹幫教、以幹育才,在實踐中不斷提升理念、交流做法、總結經驗,彼此都受益很大。實踐表明,培養造就一批當地人才,提高受援地自身“造血”能力,是做好人才幫扶工作的長遠之策。
事業激勵人才,人才成就事業。當前,無論是經濟社會發展還是對口支援工作,都格外需要用好用活各類人才,讓人才有用武之地。隨著山東援青工作的持續深入,立足青海所需和山東所能,不斷強化資源統籌、注重精准高效,讓各類人才幹事創業的創造力競相迸發,一定能把援青工作做實、做好,共同書寫對口支援的新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