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著力穩定宏觀經濟大盤
http://www.CRNTT.tw   2022-03-25 09:03:04
 
  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

  文章指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中國發展階段、環境、條件變化,特別是基於中國比較優勢變化,審時度勢作出的重大決策。去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今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體現了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要求,是穩定宏觀經濟大盤的關鍵。

  實施好擴大內需戰略,增強發展內生動力。雖然需求收縮是穩增長的短板,但辯證地看,擴大內需也是穩增長的潛力所在。這需要宏觀政策、社會政策、改革開放政策等適當靠前並協同發力。積極的財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續,保證支出強度,加快支出進度,圍繞國家重大戰略部署和“十四五”規劃,適度超前開展基礎設施投資。穩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支持實體經濟投資穩增長。提高居民消費能力和傾向,要逐步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勞動收入。當前尤其應強化就業優先導向,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帶動力,解決好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問題,健全靈活就業勞動用工和社會保障政策,在教育、醫療、養老、住房等人民群眾最關心的領域精准提供基本公共服務,兜住兜牢民生底線。

  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暢通國內大循環。必須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重在暢通國內大循環,重在突破供給約束堵點,重在打通生產、分配、流通、消費各環節。突破需求收縮、供給衝擊對經濟增長的約束,把實施擴大內需戰略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有機結合起來。在需求側發力的同時,著力提升供給體系的質量和水平,更好地適應、引領和創造新需求,使供給和需求相互促進,共同推動經濟發展。提升供給體系質量和水平,至關重要的是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加強基礎研究,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深化產學研結合,加快攻克重要領域“卡脖子”問題。提升製造業核心競爭力,加快形成內外聯通、安全高效的物流網絡。加快數字化改造,促進傳統產業優化升級。保障大宗初級產品安全供給,關係經濟穩定和增長,應堅持節約優先,在生產和消費領域實施全面節約戰略,同時增強國內資源生產保障能力。金融是現代經濟的核心。要深化金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提升金融體系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和水平。房地產業是連接供給和需求、投資和消費的支柱產業。發揮其對經濟穩定和增長的重要作用,要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加強預期引導,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業良性循環和健康發展。

  推進改革開放,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改革開放是發展的強大動力,是創造中國發展奇跡的一個“秘訣”。各類企業是穩增長和保持宏觀經濟穩定的微觀基礎。在經濟下行壓力加大的形勢下,充分激發市場主體的活力尤為重要。堅持以完善產權制度和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深化市場化改革。加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深入推進“放管服”改革,營造各類所有制企業公平競爭、競相發展的良好環境。加大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的政策支持力度,提振市場主體信心。加快建設高效規範、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國內統一大市場,建立全國統一的市場制度規則,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範圍暢通流動。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經驗。近年來,在外部環境複雜嚴峻、全球跨國投資和貿易低迷的形勢下,中國外貿外資逆勢發展,部分彌補了內需不足,再次證明對外開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重要性。要貫徹落實黨中央關於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的決策部署,推動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推動外貿外資平穩發展。落實好外資企業國民待遇,吸引更多跨國公司投資,推動重大外資項目加快落地。拓展國際合作新空間,推動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