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生的自律,是最需要培養的品質。北京冬奧會上,蘇翊鳴在單板滑雪男子坡面障礙技巧和大跳台項目上摘金奪銀,“翊”鳴驚人。2月15日是他奪冠的日子,18日是他十八歲生日。在社交媒體上,他的教練佐藤康弘在祝賀弟子生日快樂之餘提醒他別忘了明早8點訓練。結果,蘇翊鳴回復:8點太晚了,我們需要6點45分就出發!按理說,比賽結束了,冠軍拿到了,又是自己的生日,這麼美好的日子,怎麼著也得給自己放個假,好好輕鬆輕鬆吧,但蘇翊鳴竟然如此自律。
這種內生的自律,是比獎牌更金貴的習慣與品質。據蘇翊鳴小學時的班主任介紹,蘇翊鳴是一個特別的學生,一邊學習,一邊堅持滑雪訓練。每次因為訓練落下功課,他都會用最快的速度把課補回來,專注力很強,非常自律。人不是優秀了才自律,而是自律了,才會變得優秀。作為一名家長、教育工作者,我們要思考的是蘇翊鳴是如何養成自律的好習慣的?他是如何由他律走向自律的?“雙減”背景下,學科類的校外培訓被禁止了,過去,用培訓把孩子的所有課餘時間填滿,用逼迫、被動的學習讓孩子獲得暫時的好成績,這種方式將被徹底淘汰。這個時候,培養孩子自學能力,讓孩子養成自主、自律的習慣顯得尤為重要。作為一名家長、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們要做的是,如何讓自律的好習慣,從學生內心長出來。這是“雙減”給我們的新命題,也是蘇翊鳴帶給我們的新思考。
順應天性、尊重個性,實現有差異的發展是最美好的追求。長期以來,受“出人頭地”等成功學觀念影響,很多家長對子女的期望不切實際。考試最好次次拿第一,上大學最好進世界名校,工作最好位高權重、輕鬆高薪。天底下,這樣所謂的“人中龍鳳”能有幾個?其實,我們大多數都是芸芸眾生中的普通一員。對普通大眾而言,成長比成功更重要。順應天性、尊重個性,實現有差異的發展才是最美好、最和諧的社會面貌。
本來,因材施教、差異發展對每個孩子來說,是最適切的。但許多家長總是心有不甘,常常做一些讓“魚和猴子爬樹比賽”的荒唐事兒。許多家長不僅要讓魚和猴子比賽爬樹,而且魚比完爬樹後,還要和駿馬比賽跑步。孩子明明是一朵花兒,非得想方設法讓他變成樹;明明是一棵桂花樹,非得千方百計把他變成白楊樹。這種不尊重孩子個性、天性,違背教育規律的“強扭式”培養方式,讓家長、教育工作者長期處於焦慮、焦躁狀態,讓孩子長期陷於痛苦不堪的每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