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3月7日電/據北京青年報報道,全國兩會前夕,2021年中國經濟成績單新鮮出爐。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上年增長8.1%,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人均GDP達80976元;貨物貿易額、外匯儲備餘額位居世界第一,服務貿易、消費市場規模位居世界第二。此外,中國對全球經濟的貢獻率連續5年達到25%左右,中國已成為全球公認的動力持久的全球第一大經濟引擎。
雖然中國面臨著需求收縮、供給衝擊、預期轉弱三重壓力,但是中國經濟有雙循環動力牽引,而且“三駕馬車”依然充滿活力。數據顯示,去年我國外貿進出口規模突破39萬億元關口,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貢獻率為65.4%,拉動GDP增長5.3個百分點。去年我國人均GDP也突破了1.2萬億美元。
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疫情所致的產業鏈失穩和供應鏈梗阻慣性,叠加一些地區衝突所致的能源價格高企,會讓全球供應鏈雪上加霜。在此情勢下,如果中國這個全球最大的經濟引擎疲弱乏力,全球經濟前景更不容樂觀。只有中國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才符合全球利益,才能給全球經濟復甦提供助力。
全國兩會是全球聚焦中國的時刻,除了教育、醫療、養老等社會民生熱點話題的討論,人們最關注的還是今年中國經濟增長所定的目標如何。
中國經濟自去年第四季度呈現下行趨勢,去年年底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已經作出客觀評價,而且也給今年經濟運行定准了調子。因此,即使今年中國經濟承壓下行,也不意味著中國經濟“不行”。去年中國經濟增長目標為6%,實際高達8.1%,這說明中國經濟增長目標客觀且留有相當大的餘地。今年經濟增長目標定為5.5%左右,這並不意味著中國經濟增長真的很低。
從今年春節線上線下融合消費升級,以及冬奧冰雪經濟的紅火場面看,14億人的大市場蘊含巨大的消費動能,隨著疫情形勢好轉,會呈現較強恢復性增長。全國兩會適逢春暖花開,借著春節假日經濟和冬奧、冬殘奧會的冰雪經濟的餘威,助力春季文旅消費。隨後還會迎來清明、端午和五一小長假,假日經濟樂觀可期。此外,積極的財政政策和寬鬆的貨幣政策,也會給實體經濟注入活力,扭轉預期轉弱頽勢。更重要的是,雖然疫情叠加俄烏之戰或短期內難以暢通全球供應鏈,但中國卻可通過內外雙循環有效平衡供給壓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