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22日電/2月18日,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關於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針對餐飲、零售、旅遊、公路水路鐵路運輸、民航等5個特殊困難行業,出台了43條紓困舉措。
用國家發改委黨組成員、秘書長趙辰昕的話說,“這些紓困措施針對性更強、力度更大,發揮更大的助力作用”。
從上述舉措看,紓困工具種類更多,涵蓋了財稅、金融、行政監管等多方面。其不但支持力度更大,而且解決了部分企業最為緊迫的現金流缺口,可謂及時雨。這無疑是行業復甦的根基。另外,此次紓困政策體現了“造血”和“輸血”相結合。信貸支持、稅收減免等政策延續了2021年以來的“輸血”救急思路,對優秀企業的融資支持,使其率先復甦,從而帶動整個行業的全面復甦。這就相當於激活了整個行業的“造血”能力,同時也啟動了行業復甦的“發動機”。
眾所周知,近兩年,受到疫情等因素影響,餐飲、零售、旅遊、公路水路鐵路運輸、民航等行業的消費大幅收縮,這也是此次紓困措施出台的一大重要背景。但總體上,近兩年一系列跨周期的穩增長政策為經濟增長的穩中求進提供有力支撐,經濟保持明顯復甦勢頭,2021年作為“十四五”開局之年,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GDP)比上年增長8.1%,CPI上漲0.9%,實現了較高增長、較低通脹的優化組合。經濟增速在全球主要經濟體中名列前茅。
在此經驗和基礎上,去年12月8日至10日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2022年“穩字當頭、穩中求進”。針對上述五行業來看,促消費,穩增長政策將持續發力:
今年年初,“十四五”民用航空發展規劃、“十四五”旅遊業發展規劃相繼出台,意在增強企業創新發展動能,全方位推進行業向高質量發展目標邁進。一系列政策詮釋出,我國堅定實施擴大內需戰略,以積極舉措有效應對需求收縮的挑戰。
2月14日召開的國常會提出,工業和服務業在經濟發展和穩定就業中起著骨干支撐作用。對特殊困難行業,在階段性稅收減免、部分社保費緩繳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促進穩就業和消費恢復。
2月18日,在上述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印發《關於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的通知同一天,多部門聯合出台了18項促進工業經濟平穩增長的政策,釋放出著力穩定經濟的強烈信號。
對此,各大機構紛紛提出“預見復甦、布局疫後”的投資建議。筆者認為,疫情後時代叠加政策加持,遭遇寒冬的行業將逐步回暖、景氣回升,讓復甦從預見走向看見。
不畏浮雲遮望眼,守得雲開見月明。積極有效的政策,必將把14億多人口的潛在消費能力有效激活釋放出來,推動消費升級,促進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作為資本市場的投資者,也應以更加積極的心態來應對市場變化。疫情終將過去,唯有抱定希望,在蟄伏中不斷探尋行業反轉的大機會,才能與市場共同成長,迎來“春日升機”。
來源:證券日報 作者:張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