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粵港澳探路大灣區“跨境養老”
http://www.CRNTT.tw   2022-02-13 09:53:15
 

  提供高質量養老服務

  歐陽良,香港人,是眾多選擇在廣東江門養老的港澳老人之一。雖已至耄耋之年,但老人家身體健朗,每天都會圍著所住的養老院跑上幾圈,按他的話說,江門這裡環境好,空間大,跑步很舒服。每次看到有港澳老人來此咨詢,他都會主動上前,熱情地向他們介紹這裡的環境和自己在這裡生活的情形。老人常說:“希望越來越多的港澳老人可以到這裡來養老,因為這裡真的很好。”

  確實,同樣4000多元的月租,在香港只能住狹窄的床位,在內地卻可以住寬敞的單間,這筆賬老人算得很明白。事實上,除了收費相對便宜外,內地養老院的環境和設施配備也都更好。內地養老院一般都主張“醫養合一”,即院舍融合醫療及養老,部分養老院有24小時駐診醫生,有的則位置毗鄰醫院,對長者健康的支持度更好,而且戶外空間大,對長期病患長者能有更好的照顧。娛樂設施方面,大部分月租4000多元的養老院已備有包括健身中心、游泳池、卡拉OK房等配套,老人可以依據自己的愛好,愜意地安排日常生活。

  “過去養老主要在於解決吃、穿、住、醫、用等日常生活必需的問題,是‘生活必需型’養老。現在,養老將由‘生活必需型’向享受型、發展型、參與型發展。”復旦大學老齡研究院副院長吳玉韶認為,如今的老年人對高質量養老服務需求也更高。因此,大灣區不少養老機構也適應這一趨勢,開設老年大學,推出古典舞、民族舞、聲樂等課程,這些都大大豐富了赴內地養老的港澳老人的生活。

  舒緩港澳社會養老壓力

  港澳都是長壽社會,居民平均壽命達到84歲以上,人口老化指數正在不斷上升,給社會保障、醫療養老等民生領域都帶來不小壓力。香港特區政府發展局局長黃偉綸近日在網志中介紹說:“到2040年,香港總人口將達到811萬,人口急速老齡化,住宅房屋也呈現‘老齡化’,長者的住屋及社會設施等均對土地有很大需求。”對於如何應對這些挑戰,港澳社會普遍共識是需要未雨綢繆。

  推動和發展“跨境養老”,提供了一種解決思路。據香港特區政府統計處估算,截至2020年約有54萬名香港永久居民經常在廣東省生活,當中16.5%(即約9萬人)為65歲或以上。香港安老事務委員會主席林正財認為,香港在醫療、社會服務、規劃等方面做得不錯,但用地和人手是“最大的兩座山”。而大灣區內地城市在這兩方面的資源總體較多,如果在此多建養老院,對香港來說也是一件好事。

  在澳門,“跨境養老”已不再是新鮮詞。近年來,粵澳為推動澳門居民在橫琴養老,合力推出了一系列措施,包括24小時通關,常住橫琴之澳門居民的醫保試點,澳門街坊會聯合總會的引進,集養老、教育、醫療等於一體的“澳門新街坊”的興建等。預計2023年,“澳門新街坊”就將竣工,這個為澳門居民專門打造的集住房、醫療、教育、社區服務等功能為一體的綜合民生項目,有望為大灣區“跨境養老”服務市場提供全新的示範和借鑒。

  香港工聯會廣州中心主任邵建波認為,從長遠來看,港澳老人赴內地養老將是未來的大趨勢,如果福利政策能支撐的話,希望回內地養老的港澳老人應該會越來越多。在妥善安置養老者的前提下,更可有效減輕香港和澳門的養老壓力。

  吸引資金發展養老產業

  大灣區在醫療養老方面的巨大機遇和市場,吸引著資金和人才湧入。2019年2月,中共中央和國務院公布《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其中6次提及“養老”,特別提到要加強跨境公共服務和社會保障的銜接、支持港澳投資者在珠三角九市興辦養老等社會服務機構等。如何和政策做好對接,抓住產業發展黃金機遇?業內人士都在探索。

  香港特區政府財政司前司長、南豐集團行政總裁梁錦松去年底表示,他正在廣東省內尋找機會,探索設立若干國際醫療養老試驗區。他認為,在國際醫療養老試驗區內,應允許同時使用內地、港澳和先進醫療國家的藥物和技術,允許內地、港澳和國際合資格醫生在試驗區內執業,鼓勵港澳及國際具有先進管理經驗的醫療機構設立分支機構,內地醫療數據和香港醫管局的數據對接等。梁錦松表示,這樣的試驗區可帶動大灣區醫療養老服務質量整體提升,滿足內地民眾日益增長的高質量醫療養老服務需求,為港澳同胞提供高水平的醫療養老服務。

  “大灣區內地城市需要完善養老、康復、臨終關懷等老年生命產業鏈,吸引港澳地區長者。”從事養老社區建設的泰康之家首席執行官邱建偉表示,該企業計畫在珠海、惠州等地尋找社區專門解決港澳長者的養老需求。邱建偉認為,未來若能完善大灣區的醫保等政策,將會更好地促進大灣區養老產業發展。


 【 第1頁 第2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