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2月10日電/我國是糧食、能源、礦產等初級產品需求大國
初級產品包括糧食、能源和礦產,是人類生存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產品。我國是14億人口的大國,是2021年人均GDP超過1.2萬美元的超大經濟體,這意味著初級產品的國內需求規模極為龐大。2020年,我國工業增加值規模達31.3萬億元,貨物貿易進出口額為32.16萬億元,皆居世界第一,這意味著參與國際經濟大循環,我國需要與世界工廠地位相匹配的初級產品供應保障。我國是擁有數千年農業文明的大國,擁有18億畝以上耕地,960萬平方公里的廣闊國土,物產極為豐富,2021年我國糧食產量13657億斤,2020年煤炭產量39億噸、原油產量1.95億噸。然而,僅僅依賴國內資源難以滿足初級產品需求,2021年,我國累計進口玉米2835萬噸、大麥1248萬噸、小麥977萬噸、大豆9652萬噸,累計進口原油5.13億噸、進口煤炭3.2億噸,已經連續多年成為初級產品的進口大國。
保障初級產品供給還面臨一系列挑戰
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為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實現第二個百年奮鬥目標,我國的經濟發展還需要保持一定的增速,對初級產品的需求尚處於持續上升期。然而,當前國際形勢正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一方面,新一代信息技術加速演變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大大推動了經濟社會發展,初級產品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物質基礎的地位不會發生根本變化。
另一方面,大國之間綜合實力發生重要變化,主要發達經濟體在2008年金融危機之後復甦緩慢,發展中經濟體特別是中國的經濟實力大為提升,在此背景下大國競爭日趨激烈,影響到了全球經濟一體化進程,進一步影響到了全球初級產品的供給鏈。百年一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已持續兩年有餘,目前還沒有立即明顯消退的跡象,各國為控制疫情採取的隔離措施已經極大地影響到了全球供應鏈,一些國家因為疫情而生產停擺,國際貿易更不均衡,造成國際航運價格暴漲和貨櫃緊缺,補鏈保供成為國際經濟面臨的突出問題。比如,我國國內在2021年遭遇煤炭價格和供給問題,多地出現多年未見的拉閘限電現象。保障初級產品供給是重大戰略性問題,應謹慎應對,確保糧食和能源安全。
保障初級產品供給須與構建新發展格局結合,應立足國內,面向國際
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是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戰略選擇。初級產品的保障也應首先立足國內,充分挖掘國內供給的潛力。特別是糧食生產,中國人的飯碗要牢牢端在中國人自己手裡。為此,各級政府要高度重視三農工作,守住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兩條底線,大力抓好糧食生產和農產品供給,確保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一定要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持續改良土壤質量,保證農田必須是良田。提升農業技術含量,發展智慧育種,藏糧於技,藏糧於地,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我國的一次能源結構中,“富煤、少油、缺氣”是基本特征,因此,應立足國內能源結構基本現實,重視煤炭的清潔高效利用,推動煤炭和新能源結合優化使用。加快油氣等資源先進開採技術開發應用,向深海要油氣。我國的大豆和鐵礦石對外依存度為83.7%、82.3%,石油、天然氣的對外依存度高達73.5%、42%,強調國內保障供給的同時,還應高度重視國際市場、充分利用國際資源,積極參與高質量的國際大循環。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資源禀賦和產業具有高度互補性,應繼續深化與相關國家合作,建立可靠合作機制,為初級產品盡快建立可靠保障。“一帶一路”倡議提出以來,我國先後與9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政府間能源合作機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