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在防控網絡支付風險中做到“以不變應萬變”
http://www.CRNTT.tw   2022-02-04 16:58:46
 
 “目前,我國在智能交通、互聯網金融、智慧醫療等領域已經取得了初步的應用成果。國內互聯網企業也紛紛規劃人工智能藍圖,比如百度的自動駕駛,阿里的城市大腦智能交通,騰訊的醫療讀片和醫療影像資料處理,科大訊飛的語音識別;寒武紀、科大訊飛、商湯科技為代表的初創企業在技術上不斷創新;海康威視占據全球智能安防企業的第一名。這些都是我國在AI產業中取得的實際成就。”蔣昌俊曾表示。

 蔣昌俊同時指出,當前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尚未形成有影響力的生態圈和產業鏈,與美國、歐洲相比,更加集中於應用落地,但在基礎理論和原創算法方面發展薄弱,缺乏突破性、標誌性研究成果,在共性技術平台、智能芯片等方面的發展也相對薄弱。

 “從我國人工智能領域發展角度講,我們很注重應用方面,但基礎研究依然是短板,人工智能領域重大的理論和技術大都源自西方國家。基礎科學研究的特點是需要大量資源、投入周期長、不確定性大和風險高等,這決定了其難以在短期內見效,但只有長期投入,保持耐心才能實現真正持久的創新與源源不斷的技術發展。”蔣昌俊進一步說道。

 值得注意的是,“對數據的理解非常重要,”蔣昌俊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提到,深度學習依賴於大量喂數據,那麼要判斷它合適不合適,光從模型、算法上考慮是不夠的。“我認為讓AI能夠見效的一個很好切入點,即是對大數據有一些理論和分析方法。如果對大數據的結構特征、邊界特征和條件特征等有結論,那麼自然就知道數據的形態如何。在對數據有了深刻理解以後,在算法設計時就能更好適應及貼近數據,起到更好效果。目前有圖譜學、函數逼近論、隨機分析等,但還是缺少的。”

 那麼如何思考AI的未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 【打 印】 【評 論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