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務實的做法是盡量設法提高人們的環保意識和這方面的科學認知,適當、合理地使用塑料袋。
其次,塑料袋原是很便宜的東西,大型超市大批量購買,成本更低,如果每個袋子收費一角錢,肯定比本錢高出許多,反而使超市有利可圖。
所以,上述收費框架建議中的第五項是必要的,即要求超市記錄並公布發出多少袋子,收了多少錢,以及充作什麼用途。
社論說,相信多數人都會同意,既然有關措施是為了環保,那麼,扣除成本,多出來的錢就應該名正言順回歸環保,或者用於幫助受收費制影響較大的低收入家庭。如果這一點能在事前說得清清楚楚,應該有助於消除或減少可能出現的逆反心理。
建議框架中,網購除外,因為責任不在購物者。然而事實上,兩年來的疫情導致網購的勃興,而網購物品,尤其是新鮮食品,為了保鮮和安全,往往用上更多的包裝,包括各色塑料製品,也因此產生更多的塑料和非塑料垃圾。從環保角度看,這可能是個比實體店購物更加棘手,而且嚴重性與日俱增的問題。
無論如何,環保課題複雜多端,購物塑料袋只是其中一端而已,但這也是個人人都可以輕易通過做出改變而為環保盡力的環節。希望收費制能起到提醒、推廣環保意識的作用,進而促成個人和家庭減少生活垃圾。這樣的結果利人利己,應該是最大公約數,值得我們每個人去支持和參與——哪怕未來上超市要稍微破點額外費用,或者忍受點不方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