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30日電/據海外網報道,1月26日,為緩解當前烏克蘭危機,法國、德國、俄羅斯、烏克蘭在法國巴黎共同舉行“諾曼底模式”四方會談。四方在會談後表示,各方應無條件遵守停火協議,並加快推進明斯克協議的實施。此前,法國總統馬克龍曾呼籲,各方應共同努力緩和危機,迅速降級矛盾,避免軍事衝突。
以烏克蘭危機為縮影,近年來,歐盟在安全防務等多領域推進戰略自主,但進程艱難坎坷。當前,國際形勢複雜變幻,歐盟積極推動戰略自主有哪些深層原因?與美國有哪些核心矛盾?前景如何?本期報道邀請3位專家共同探討。
歐盟推動戰略自主有何深層原因?
據路透社報道,法國總統馬克龍近日在歐洲議會發表講話稱:“歐洲和美國協作是件好事,但歐洲有必要展開自己的對話。我們必須提出歐洲的聯合提案、聯合願景、新的安全與穩定秩序。”馬克龍表示,支持歐盟在防務領域擁有自己的“戰略自主權”,歐盟必須使自己處於確保“能受到尊重”的地位。
王朔:歐盟一直希望烏克蘭成為歐洲面對俄羅斯的安全緩衝區。因此,在烏克蘭危機中,避免烏克蘭與俄羅斯的正面衝突和直接對抗,是歐洲的底線和共識。但在如何處理與俄羅斯的關係上,歐盟各成員國態度明顯不一:波蘭等波羅的海周邊國家,處在歐洲面對俄羅斯勢力的“前線”,對俄羅斯態度強硬,希望美國領導的北約對俄羅斯保持強勢;法國、德國、捷克等國雖然與俄羅斯有分歧,但尋求與俄羅斯保持高級別的對話;希臘、意大利、西班牙、葡萄牙等國距離俄羅斯較遠,對俄羅斯“軍事威脅”感受並不強烈,希望與俄羅斯維持穩定貿易和合作。歐盟內部對俄態度的差異直接體現在各成員國的具體行動中。此前,立陶宛和拉脫維亞宣布向烏克蘭提供“毒刺”防空導彈,愛沙尼亞宣布提供“標槍”反坦克導彈,但德國國防部長蘭布雷希特稱“提供武器目前無助於化解危機”,且有意阻止愛沙尼亞向烏克蘭提供德制武器。
張驥:在烏克蘭問題上,美歐的態度存在重要差別。由於烏克蘭與歐洲地緣臨近,烏克蘭危機如若惡化,將對歐洲安全造成較大威脅,因此,歐盟希望盡可能避免烏克蘭危機的進一步升級,以法國為代表的部分歐盟國家,希望推動俄羅斯與烏克蘭進行對話溝通,促進烏克蘭危機緩和。美國為在戰略上遏制俄羅斯,向俄羅斯施壓,更可能在烏克蘭問題上採取激進做法,激化烏克蘭與俄羅斯的矛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