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評社北京1月27日電/中國人民銀行印發《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提出,新時期金融科技發展指導意見,明確金融數字化轉型的總體思路、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實施保障。
廣州日報發表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文章表示,以數字技術為核心的金融科技將激活金融業發展新動能。一方面,在數字化賦能下傳統金融行業能夠優化現有業務,實現提質增效。另一方面,通過金融、智能算法、數據的融合,金融業將數字化貫穿金融服務全流程,實現金融科技創新和金融場景創新,拓寬金融業行業邊界,讓金融服務內容更加多元,挖掘用戶更多潛在需求,提升用戶黏性和服務體驗。
《規劃》的八個重點任務中,特別提到了要建設“綠色高可用數據中心”,夯實金融創新發展的“數字底座”。當前,數據中心已經成為金融科技的基礎設施,而隨之而來出現了一些問題,其一是數據中心供應不足,其二是數據中心能耗問題。為此,一方面要強調夯實底座,加大數據中心建設,提高數據中心易用性和覆蓋率;另一方面應利用綠色計算為數據中心降低能耗,以節能、環保為標準,建立健全綠色數據中心能源資源監管體系,這也高度契合中國現在的碳達峰碳中和戰略目標。
值得注意的是,《規劃》提出要全面加強數據能力建設,在保障安全和隱私前提下推動數據有序共享與綜合應用,充分激活數據要素潛能,有力提升金融服務質效。
文章指出,金融業作為數據密集型和科技驅動型行業,在數據共享和征信體系建設中應注意:第一,尋求金融征信和數據安全間的平衡,關鍵在於將征信體系從金融機構中分離出來,讓征信機構成為獨立於金融業的第三方機構,使之專注於數據信息分析,並嚴格遵照合規合法的方式使用用戶信息。第二,通過開放銀行實現數據互聯互通。
《規劃》提出八項重點任務,其中涉及金融科技嚴監管的就包括“健全金融科技治理體系”“強化數字化監管能力建設”兩項,金融科技監管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金融核心是風控,風控的未來是智能風控,而智能風控依賴於用戶信息和數據。因此,金融機構應用用戶信息和采集數據的需求存在合理性。當前,需平衡數據需求與使用合法性間的關係,既要滿足金融機構的數據需求,加強數據流通,也要在規則上杜絕金融機構違規使用信息和數據的行為。與此同時,監管科技可以接入到被監管方數據系統當中,採取實時異常點監測的方法來開展監管,對安全風險漏洞進行及時的處置。另須加大對金融監管科技的研發投入,提升金融科技創新能力,以數字化賦能構建智能風控體系,多維度提升風險管控能力。
《規劃》還提出,要推動中國金融科技從“立柱架梁”全面邁入“積厚成勢”新階段,力爭到2025年實現整體水平與核心競爭力跨越式提升。要實現這一跨越式提升,需在法律、市場、技術等方面繼續下足功夫:在法律層面,在政策上進一步完善治理體系,尤其是對於金融機構使用用戶數據和信息開展風控,需要理順數據權益,建立隱私保護聯防聯控機制,明確金融和科技在數據應用下的風險邊界,要給予用戶知情權和同意權。在市場層面,要突破傳統場景,推動嵌入式金融和場景金融的發展,以應用為准繩,並以場景應用為基礎,以金融科技拓展金融業邊界;推動數據要素交易市場規範標準化發展,需要完善數據要素流通體系,推動開放銀行,將數據提供給金融科技企業,以推動金融科技,尤其是智慧金融的發展。在技術層面,可以借助區塊鏈等技術,確保數據的專事專用、可用不可見,高效安全發揮數據生產要素價值,做好權屬分離,在保障數據所有權的基礎上實現數據有序流轉和應用;築牢金融與科技之間的風險防火墻,規範金融科技安全化管理,防範技術風險向金融風險傳遞。
文章強調,在數字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金融業要想實現高質量數字化轉型,要把握好金融科技這一工具,重塑數字化時代下的底層邏輯,將數字化創新與業務充分融合,推動金融業務的經營模式、管理方式的變革和優化,提升金融核心競爭力。同時,實現跨行業滲透交互,發揮各自在技術、渠道、產品和服務等方面的優勢,構建開放共贏的金融新生態圈才是大勢所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