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式民主日漸喪失達成政治共識的基礎條件
從定期上演的聯邦政府關門鬧劇,到不斷爆發的大規模抗議衝突,無數事實表明美式民主充滿了危機和隱患。在美式民主實踐中,政治共識逐漸成為“奢侈品”,取而代之的是不斷公開化、激烈化的政治鬥爭。這折射出美式民主在價值理念和運行機制層面已背離民主的真實含義,並日漸喪失達成政治共識的基礎條件。
民主價值導向偏移。民主的目的是確保不同分工的社會主體在政治體系中具有平等而真實的利益表達機會,在生活生產中具有自由而全面的長期發展機會。因此,廣泛的人民性是民主價值的根本屬性。但在資本邏輯下建構起的美式民主,儘管以“民有、民治、民享”為理念標榜,卻在實踐中堂而皇之地實行“金錢民主”“精英民主”“寡頭民主”。美式民主所追求的價值導向,是幫助位高權重的華盛頓政客和資本雄厚的華爾街財團維護既得利益,對美國民眾真實意願的忽視自然導致政治共識的“難產”。
民主協商機制失靈。民主協商能夠引導不同社會主體在特定議事架構下進行有效溝通,從而圍繞相關議題形成共識。雖然美國的政治制度設計包含政黨協商、國會協商、基層協商等內容,但在政治實踐中既沒有確保其嚴格貫徹執行的保障機制,也沒有相互銜接搭配的制度整體。在“極化政治”“否決政治”愈演愈烈的情勢下,美國民主黨、共和黨及其代表的各式利益集團相互對立,聯邦政府與州政府在關鍵議題上衝突頻繁,民主協商所需要的公正性、客觀性、規範性難以實現,民主協商精神不斷遭到消解。
民主責任意識匱乏。能否有效達成政治共識是對民主參與主體政治能力的檢驗。雖然美式民主的推銷者們經常高談所謂“國際責任”,但對其國內民眾反映強烈的社會問題卻經常選擇性忽略。美國兩黨在事關民眾福祉的政治議題上相互對壘、相互拆台、頻繁“甩鍋”,甚至為了達成政治目的不惜人為製造分裂和衝突。在美國,當政者逃避政治責任、濫用國家權力而全盤否定前任政策的做法,甚至成了政治常規。美式民主責任意識的匱乏,給達成政治共識造成體制性的“梗阻”影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