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隔離險給消費者的第一感覺是——只要隔離就能賠付,但是否能賠其實要看免除責任。”清華大學五道口金融學院中國保險與養老金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朱俊生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隔離險理賠難主要是兩點原因造成的:
一是件均保費較低,以某款低價航空意外險為例,產品包含的隔離津貼累計最高2萬元,保險公司因此對保險責任做了比較嚴格的限制;
第二,消費者需要提供隔離證明的材料,在現實生活中也可能遇到問題。因此,保險公司在宣傳上除了明確告知可保範圍之外,也要特別突出不保什麼,保險免責也是保險法的要求,這樣消費者在做好全面權衡之下,再決定是否購買。
徐昱琛也認為,對保險公司而言,首先,要明確保險條款,對於可保、不可保的情況都要明確;其次,要在銷售頁面上一一列示常見問題,比如:作為次密接被強制集中隔離是否理賠,在實際操作中各城市對中高風險劃分標準不一,可以針對具體城市的情形向消費者明確告知理賠條件;此外,在理賠流程上,也可以按照不同城市的不同要求,以舉例子的方式列明需要提供的文件證明材料,讓產品更專業化、精細化。
大數據風控防範逆選擇風險
業內人士也強調,對於消費者而言,購買保險時一定要根據自身需求,同時也要關注保險合同責任。慧擇壽險商品中心總經理王寅在受訪時表示,由於該類險種形態和責任都比較創新,因此在銷售和理賠過程中,確實存在一些模糊或易混淆的地方。王寅建議,消費者在投保時要注意以下問題:
一是是否滿足投保規則,如職業、投保地域、份數等要求,比如之前有客戶已經處於中高風險地區且在隔離區域仍買了此產品,保險公司就會拒賠;
二是重點關注產品的特別約定及責任免除條款,有客戶拒賠是因為保單特約載明隔離津貼按保單維度賠,而不是按保單內份數賠,出現了同一保單即便含有5份,也是按1份的保額賠,對於客戶主張的另外4份賠償要求,保險公司按特約執行拒賠;
三是理賠時提供的資料需完整並滿足理賠條件,有客戶被拒賠是因為提交的隔離證明文件是非官方機構出具的。
|